中石化在非洲埃塞俄比亞的一項工程,周二遭武裝人員襲擊,中方人員九死一傷七人被綁架,這是中國海外能源項目第一宗嚴重的流血傷亡事件,顯示中國為追求經濟發展所需能源而付出血的代價,已從國內延伸到海外。
中國煤礦礦難頻仍,去年爆炸、水浸等礦難造成4,746人死亡,每百萬噸煤死亡率為2.041,即每採100萬噸煤,超過兩人死亡,死亡率約為美國的100倍。帶血的煤因此一直受到輿論指摘,令人遺憾的是,如今,中國從非洲輸入的石油也開始帶血。
政府譴責能代替責任嗎?
為開拓能源、礦產資源,中國近年積極與非洲國家重修舊好,但今年來尼日利亞已發生三宗中國石油工人被綁架事件,迄今仍有兩人下落不明。對於中國在非洲的石油工程成為恐怖分子襲擊目標,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舒運國指出:「中國營地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可以幫助其(恐怖分子)達到轟動效應。」
如果說,中國帶血的煤,主要責任在地方政府、在煤礦企業,那麼,受到嚴格規管的海外能源工程,如果發生流血事件,主要責任就在中央,不是一聲譴責暴力、一句打擊恐怖主義,就可以代替政府責任。
染血的能源,顯然有悖當局以人為本的口號。有網民尖銳地指出:「撈了國內的還要跑到非洲兄弟家去撈,人家能不打嗎?可惜遭死受罪的都是工人兄弟。」也有網民叫囂:「派兵掃平歐加登民族陣線,看以後誰還敢動中國人!」
中國出兵到非洲保護國人,顯然不切實際。但是,加強風險評估、安全至上,莫讓平民陷入險境,則是當局應盡之責。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