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4月14日「保護主義成G7主題」欄內最尾一段指,美國財長保爾森暫時保得住一樣(滙率),但能否攔住第二樣(保護主義),不無疑問。昨日彭博有專欄評論員MathewBenjamin以「保爾森未必能擺平中美磨擦」為題撰文指出,美國國會已張牙舞爪,向弱勢的布殊政府施壓,不排除攞足票數──國會三分之二票。若夠,就算總統行使否決權(Veto)都無用,並最遲在明年通過決議,向中國實行制裁,理由不外是中國有操控人民幣滙率之嫌。
文內更引述剛晉升為大摩亞太區主席的羅奇(StephenRoach)的憂慮,經過多年的討價還價或虛張聲勢,這次強烈的保護主義情緒看來引伸至對中國的貿易進行制裁,或無可避免。
美國商務部於3月30日宣布,向中國銅版紙徵收10%至20%進口稅,4月9日貿易代表又向世貿(WTO)提交兩項有關中國漠視知識產權及版權之投訴。接連出招,究竟是布殊政府見總統大選在即,由於外交方面不討好,內部經濟又撐到氣咳,必須做點「秀」為共和黨造勢,抑或真的已(被民主黨議員)殺到埋身?如果情況惡化,下月在華盛頓舉行的「美中經濟戰略對話」會議,保哥仔面對吳儀時,會是面左左,抑或如上次般攬頭攬頸?
吳副總理昨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保護知識產權高層論壇上說,美國竟然將知識產權、出版物市場准入等兩個問題,同時向WTO提出訴訟,實屬非常罕見(在WTO是第一次),這與中美應透過對話解決分歧之共識相違背,中國將奉陪到底。語調之強硬,亦是近期罕見。
如果繼金人慶和周小川不出席4月16日的中美聯合經濟委員會後,吳儀又托詞5月22日不到華盛頓,呢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