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三王:魚王陳法興、蛙王郭孟浩和九龍皇帝曾灶財,縱橫香江數十年,他們都有個共同點,就是行徑怪異,幾與癲佬雷同。但誰管他瘋子狂人,成不成「家」,他們都數十年如一日做着「藝術的行為」。九龍皇帝曾灶財自3年前行動不便封筆後,過去半個世紀的香江集體回憶中的最重要資產──街頭墨寶,幾已絕迹,誰會來救救?既然各區警署半世紀對手,已經投降,為甚麼政府還不手下留情?今天,香港三王各有命運,一個做了「孩子王」,一個當了「婆仔王」,一個在老人院寂寞終老。
記者:馮敏兒
攝影:伍慶泉、陳陶鈞、馮敏兒
蛙王還是孩子王
蛙王郭孟浩被稱為中國有文獻記錄以來第一個行為藝術家,但如果把無知無覺漠不關心的曾灶財都算進去,「蛙王」又要變番做一隻青蛙王子。蛙王在小朋友和學生心中是個最受歡迎人物,堪稱「孩子王」,誇張的蛙鏡,配膠袋、廁紙、垃圾,「蛙玩」隨時行動。
4年前上海的「郭藝學院」以他命名,繼韓國後,幫上海的學生考大學、讀藝術學院又幾有成績。但「我從來唔掉東西!」令「蛙王博物館」變成沉重的2千呎貨倉!60歲了,當年他在紐約東村時的風光,紐約市長熱情擁抱,設計時裝生意豬籠入水,畫室夜夜不停、藝術家群龍聚首,為照顧年邁母親,95年回港後備受冷落!「沒甚麼,我適應能力很強,反正甚麼都可以拋棄。」他20多歲時已發現曾灶財,就一直都很欣賞。他說曾灶財時不期然夫子自道:「他只是把自己心境寫出來,我最欣賞他的隨意性,就如城市散開的蜘蛛網,用了40年時空來堅持去做一個動作。『道也無言』是我的口頭禪,創作是好,不創作是好,究竟乜嘢才是好呢?」郭孟浩就這樣十年如一日,不停做藝術,又不停自我否定,作品賣不成,主要因為自己倒自己米,這邊賣6萬蚊,那邊把作品撕碎派街坊!
潛水3分鐘瘋狂歲月
蛙王郭孟浩的母親兩年前才過身,出名疼愛蛙王,是東涌原居民,父親是香港華仁書院的「番書仔」,40年代解放前他的職位是聯合國駐海南島的海關監察長,郭孟浩5歲前住在那種處處椰林樹影,住別墅養番狗的上等地方,5歲來香港,6歲喪父。
蛙王自小愛實驗,最轟烈一次是拿着電光棒,接觸荷蘭水蓋,「嘭」的一聲巨響,感覺十隻手指都是血,迷迷糊糊已身在醫院!中學老師教水彩,他被拿出來示眾,作為超級壞榜樣!「其實我唔係搗亂,我只是急不及待,筆都唔想用,就用手指點顏色畫落去!」1968年,他在尖沙嘴碼頭,與一班師範學院的同學睇風景,郭孟浩突然跳進海中,爬回岸上全身濕透,還若無其事叫大家去食飯,全部人都以為他真的瘋了,他卻好老定,彷彿跳海是日常生活。他甚至說年輕時可以一啖氣游完兩個維園直池,3分鐘毋須換氣,可以從浮台潛水回岸,令同伴個個大吃一驚,以為他失蹤遇溺!他實在太愛嬉水,由東涌游過赤鱲角,用了個多小時衝過急流,所以他後來叫自己「青蛙王子」,至於「蛙王」據「魚王」陳法興憶述,是因為當時有魚王前車可鑑,論年紀亦好應該改成「蛙王」。佢話生活就是藝術,19歲在香港現代水墨畫泰祖呂壽琨的堂上,寫要畢生投入藝術創造之中,這便算立志!
愛蛙展
信和集團撐蛙王,「愛蛙展」兵分兩路,一在港灣道的中環廣場展出「時間的見證」,20多幅以詩句構圖的畫作;同期於奧海城一期地下的OC藝廊展出「蛙玩臨」裝置作品。而4月29日下午2-3時於奧海城亦有免費的「蛙玩三代臨」行為藝術活動,給祖孫爸媽、三代同堂齊參與。
日期:即日至4月30日
查詢:21328718
魚王要做番陳法興
魚王陳法興68歲,幾年前魚王、蛙王常唱雙簧,也實在是因為他們交情實在太久,「魚王」之名除了因為他愛畫魚,還因為愛玩的蛙王四處張揚,佢原來不太願意被稱「魚王」,「是人們習慣愛這樣叫我,我唔應唔得,就當遊戲人間!其實我好想做回陳法興,否則人們以為我在街市賣魚!」
魚王其實就是當年的香港電台美術總監,《獅子山下》等大量港台電視部節目就是掛他的名,他最為人樂道是逢展覽必到,連續28年紀錄了大小展覽,成了一個時代的見證,因再無可觀,所以收手!收集完展覽,他現在收集名人簽名,統統簽在帽上。與蛙王相反,魚王帶着60歲以上的公公婆婆去寫生,遊戲人間,去到哪兒就玩到哪兒。
知魚之樂
「別人開開心心就好喇,我不是藝術家更不是搞行為藝術!我不過愛畫魚。藝術家是一個受人尊重的名詞,我有何修養可言,畫家還可以,因為我的確畫了幾十年。其實我最初先畫了一屋老虎,給媽媽阻止,又極欣賞三文魚的跳躍之美,才改畫魚。當年我好幸運,成為理工學院1961年商業美術設計文憑第一屆畢業生,由1961年麗的電視美術主任(即總監)一做8年,1970年加入政府教育電視,做得唔開心,因為當年那些教育官好傲慢,非常輕視我們這些非學院出身人士,身為美術總監亦受歧視,我於是畫了雞泡魚,貼在辦公枱牆上,還補上一句『食我者死』,T恤背後寫上紅色大字『忍』,雞泡魚成為我的自畫像,發洩橋樑!」
1977年教育電視與香港電台合併,陳法興如魚得水,魚也變了吉祥的鯉魚,6年前他畫了平生最大一條鯉魚,足有6層樓高,掛在新世界酒店外牆三日。他憶述當年去睇展覽本只想做點資料搜集,卻遇上蔣介石的老師黃君璧的畫展,被他的山水畫震撼,本來他自己畫乜似乜,根本睇唔起國畫,但黃的畫他甚至聽到山風的聲音。才從此展開漫長的貼身觀展旅程。
九龍皇帝發燒送院
昔日遠至上水、赤柱,滿布港九街頭,寫滿電燈柱、電話廂、郵筒、天橋底……九龍皇帝曾灶財的街頭告狀書,現在應該還有少量未被發現、未被清洗,九龍天星碼頭的石柱可能便是最後一個完整遺蹟。記者找上位於秀茂坪的曉光老人院,遇上曾灶財於上周四發燒入院,聽院士說他身體應沒大礙,始終他已是87歲的老人。
保育工程保無可保?
於是記者找了把曾灶財一手推舉成藝術家、書法家的藝評人兼專欄食家劉霜陽(劉健威),他一直有照顧吓曾灶財,他在藝術圈中極受爭議,亦正因為有部份人一直認為他剝削曾灶財,要曾灶財把書法寫在紙上、玻璃樽、茶壺各種可以變賣的「藝術品」上。對於這種嚴重指控,劉霜陽至今還憤憤不平:「我1992年搵佢,1997年幫佢搞展覽,如果要將佢商業化,賣到通街曾灶財,我絕對可以,但10年才拍賣到一張畫,如果咁都係生意簡直笑死人!」
對於保存曾灶財的書法,劉霜陽說「我兩個多月前遇見周梁淑怡,她已經承諾會認真保存寫在天星碼頭柱上的書法。我都知道街頭的書法才是最原原本本的曾灶財,但我能夠做到乜?我不是官!亦的確極難再找到,從前在中環區,他的塗鴉,只兩日便被人塗走,我最清楚,乜都冇晒喇!」接他再上街頭,再大書一遍城市永久珍藏版又如何?「他現在有近200磅重,雙腳根本不能站立,每次外出就要動用兩個護士,一部車,還有大小二便,極大陣仗!他已經不是從前那個終日被警察拉,給爛仔打,被屋邨管理員用墨汁潑,都要不停寫的曾灶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