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風暴 - 陶傑

弗吉風暴 - 陶傑

維珍尼亞州,叫得好好的,特區時代,要「政治正確」,繼續「維珍尼亞」下去,華文傳媒的文人,大概怕「祖國」會生氣,一起向北看,「統一」為「弗吉尼亞州」。
維珍航空公司,不知會不會改為「弗吉航空公司」。簡稱「弗航」。
廣東話這個「弗」字,語音曖昧,除了時下流行懶音,跟英語那個F字母的粗口發音一樣,還像「狒狒」之狒,還有一個「淫窟」和「屎窟」的窟。
維珍航空公司,一旦變成「弗航」,中文譯名如果呈送倫敦總部,讓英國老闆李察布蘭遜審批,布蘭遜一聽,一定會皺眉頭。
成功的老闆是很精明的,尤其是英國人,對於文化,別有心得。萬一布蘭遜從唐人街請來一個翻譯,問:「這個Fut字,在Cantonese裏,還有什麼同音的meanings?」翻譯答:「那可多了,還有一個意思,叫做,叫做……Hole。」
「Hole?什麼Hole?」布蘭遜眉毛一揚。英國人對這個字,通常是十分敏感的。
「我,我不敢說。」唐人翻譯結結巴巴。李察布蘭遜會意,從皮包裏掏出一張五十英鎊的鈔票,往他臉孔上一扔,說:「Now,tellme。告訴我。」
翻譯說:「在廣東話裏,最普遍的說法,跟人體的一個敏感的部分有關,叫做呃、呃……」布蘭遜何等精明,一聽就明白了,一拳頭重重擂在桌子上,罵一句:
F×ck。
維珍尼亞州,是多麼富泰的名字,變成了「弗吉尼亞州」,就像把中國(China)譯為支那,有一種在森林裏跟一頭狒狒的紅屁股打了一個照面的驚慄感。
愛國是不必愛得這樣可憐的。何況特區的華文傳媒,譯名要向北統一,為什麼還叫「碧咸」,不叫「貝克漢姆」?或者美國總統:大陸通稱「布雜」──那個雜字,中國用簡體,寫成「什」,像旺角街邊的牛什、豬什熟食攤──大概是「布×這個雜種」的網絡糞青風格的簡稱吧。又名「布甚」,因為「為什麼」跟「為甚麼」是相通的。
為什麼華文傳媒卻又不統一叫「布雜」、「布甚」,反叫布「殊」,除了搞港獨,還讓一歲的嬰孩,聽見那個布「o殊」,手就往褲襠裏抓,有尿尿的衝動呢?
主管華文傳媒的那伙文人之蠢,就蠢在這地方。他們都是中大浸大這個大那個大的新聞系高材生,都很有自尊心,當然不會承認自己很蠢,他們會堅持下去的。
只是維珍航空,在這個愚蠢的華文市場,可就有點寃了。每一次去歐洲,經倫敦,我都乘服務優秀的維珍,請維珍的香港總經理,守住這條防線,不要改稱「狒吉」──聽上去,像F×ckedup,也就是「玩完」的意思。品味,在一個矇昧的時代,從來是處於少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