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出版自由之敵的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署長龍新民,將調任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由正部級降為副部級,不管背後的真實原因是甚麼,在新華社前記者戴煌、作家章詒和因禁書問題分別向法庭控告出版署及龍新民的敏感時刻,此舉總是當局為事件降溫的動作。
書店沒把禁書下架
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年初宣布章詒和《伶人往事》、袁鷹《風雲側記》等八本書為禁書。奇怪的是,不少書迄今仍在內地新華書店、三聯書店等公開發售,以致有人懷疑禁書令是否存在。
照內地以往做法,書刊一旦被禁,至少要從官辦書店下架。但由於章詒和等作家即時高調反擊,引發海內外輿論關注,當局後來並未下達全面的封殺令,市面上的書因此未被要求追回,只是出版社逃不過懲罰及禁書不准再版,戴煌的《九死一生》也是再版時被禁。
對於這次半吊子的禁書,海外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出版署為迎合上峯,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也有人認為出版署只是替上峯孭黑鍋,因為鄔書林曾造訪袁鷹道歉,還聲稱「有苦難言」。
從鄔書林道歉,到龍新民降職,離胡錦濤、溫家寶聲稱的以法治國,當然相去甚遠,但官員禁書從大言不慚到心中有愧,仍是一種進步,也應驗了近年在內地頗有影響力的「統治良心」說,證明國際輿論有助強化官員的統治良心。至於出版署是奉命禁書或主動禁書,分別不大。
警示為虎作倀官員
「統治良心」是中國旅日法律學者季衞東提出的概念。他認為,中國的憲法基礎是「國家機關的統治良心和反思理性」。這種不脫人治色彩的法律概念,頗切合中國的實際,胡溫提倡「新三民主義」(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也被視為重建統治良心的一種努力。
可以說,龍新民在連串禁書事件後降職,不管其表面理由是甚麼,總是當局統治良心未曾泯滅的一個體現,對其他意圖為虎作倀或胡作非為的官員也有警示作用。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