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了一批文友評審青年寫作徵文,中午聚在一起用餐。因為是工作簡餐,只有AB兩種選擇,A是牛肉,B是魚塊,都很寡味。章大姐不禁大發感嘆,說這個西餐就是不好吃,你們來北京,我帶你們吃去,包管你吃得滿意。我也算是常去北京了,怎麼都無緣吃到蕩氣迴腸的美餚呢?哪一家飯館值得去,說說。大姐眉毛一挑,說不是吃館子,是吃廚子,你跟着我,管包你吃好的。吃喝嫖賭,我樣樣在行,跟着我沒錯。我立即糾正,不是「吃喝嫖賭」,是「吃喝玩樂」,修辭有誤。大姐反應極快,笑得像一朵花,沒錯,就是吃喝嫖賭,全在行。我不禁小聲咕嘟,什麼嫖賭,吹呢。她衝着我笑,像在揶揄我的創意想像不夠,囿於學院派的實證主義。
工作餐實在難吃,引得大家批評。章大姐又接上了,說西餐就是楞大一塊牛排,血淋淋的。美國沒好吃的,說到烹調藝術,那還是歸咱中國菜。我說,也不能那麼武斷,美國也有好吃的西餐。我就吃過好些美味佳餚,念念不忘。大姐可能以為我又在挑刺,語帶挑釁反問,你說說看,美國西餐有什麼好菜,有哪家好館子?我說,跟北京一樣,不是吃哪個菜,哪個館子,是吃廚子。一句話把她給悶住了。
三十年來美國烹調起了大革命,先是源自加州的柏克萊。AliceWaters繼承了歐陸的烹調傳統,卻強調用本地新鮮材料。市場沒有供應,就請農戶種植,品種創新。她的ChezPanisse,就按季節時令供應美餚,什麼物料當令可口,就因料制宜,使出渾身解數,把做菜當作藝術創作,化餐點為色香味俱全的創意精品。加州烹調的道理,其實跟中國菜的最高境界是一樣的,因此,廚子不但要繼承傳統,還得花心思鑽研,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要開發大自然提供的物料,把烹調當作藝術,下廚時就跟作詩畫畫一樣,要全心投入,全力以赴。我吃過的最佳美味,最高明的廚藝,是芝加哥的CharlieTrotter。他的菜式沒有定譜,每天早上到市場去挑最上等新鮮的魚蝦菜蔬,配合特殊管道的供應,到了晚上才印出當晚餐單,吃客坐上桌才知道今晚吃什麼。你是來吃他的廚藝,不是點你想吃的菜。好吃嗎?真好吃。
章大姐說,下次去美國,得去試試,我說,別忘了,至少要在兩三個月前訂位,不然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