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金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
中國法制研究計劃研究員
「我把地球當球踢」「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前一句是中共大躍進民歌、豪情萬千、浪漫,口氣越大越好。但是:你自己站在哪裏?後一句是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名言,說得藝術,有支點。
「歐洲移民到了美國之後,等於是在一個新大陸建立了一個嶄新的國家。這樣的一個國家,它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憲法》,在《憲法》下面有一套很完整的法制體系,通過這個權力制衡,相對來說,就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解說詞「以仁假力者霸,霸必有大國」──《孟子.公孫丑上》(註釋:霸,指有影響力國家,非霸權主義;仁,則是國家制度)
一口氣看完中央電視台隆重拍攝的長達十二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感觸良多。
《大國崛起》在去年底播映完畢,收視率很高,影碟正在本港熱賣中,據說無綫電視已決定五月份播放,屆時必有一番熱鬧。央視動員浩大人力物力,以三年時間拍攝這部回述500年來九個歐亞美洲崛起又興衰的國家的經歷,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立場客觀、意義深重,是中國近年一部十分成功的紀錄片,值得觀看。
《大國崛起》系列片集最成功地方是捕捉到1143年開始迄今500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九個國家如何崛起成為大國,其中有些國家又如何衰落的主要經歷。片集呈獻出這些國家興衰的重大歷史事件、遺址古蹟、文件書卷、名畫雕像、專家評述、地理景觀等等,形象逼真、事物鮮明、內容深刻、視野廣闊、思維前衞,比起閱讀歷史書本更加生動有趣,認識深刻、啓示深遠、收穫豐富。
看完十二集,宛如輕步走過九國戰場、宮殿、議會、集市、民居;宛如與名將賢君接觸、聆聽他們的演講,接受莊嚴的使命,參與壯烈戰爭和革命。與這些大國起落興衰,緬懷追憶,這是一種十分觸動心靈和理智的人生歷程,如果你懂得平心靜氣地欣賞的話。
其次,十二集的《大國崛起》,編導等於在每集短短五十分鐘內,將各個崛起國家如何從不同具體背景和環境中,攀登歷史高峯,走上強國大道,火舞國際舞台。例如,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以沿海國家的優勢,派出大批帆船,繞過非洲好望角,發現美洲大陸和印度,佔領殖民地,搜刮胡椒香料、拓展貿易,增強國力。荷蘭則商人行會組成有限公司制度、開創銀行和股票市場,建立一套資本主義商業規則,展開全球市場經濟體制規模,為未來英美等資本主義強國建立根基。
至於英國的「光榮革命」結束,頒布了《大憲章》,建立了議會,對君主權力的限制、奠定了普通法制;法國伏爾泰、孟德斯鳩等思想家啓蒙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傳播,催生了法國大革命,推動了工業革命,促使英國成為工業化國家;德國和日本雖然先後統一和維新,終因實行納粹軍國主義而戰敗投降,造成歷史悲劇、慘痛難忘;美國卻以制憲會議確立的獨立憲法,在二次大戰後建立了一個自由市場和政府參與的法治憲政國家而成為世界第一先進民主強國,稱霸世界。
上述九國歷史的演變,令觀眾抓住內核,看出各國興衰的來龍去脈,以此為鏡鑑,有利於反思中國崛起的前路,雖然片集並沒有大篇幅着墨於中國的歷史和現實。
其三,難能可貴的是作為國家傳媒的央視,擺脫了傳統的馬列主義和階級鬥爭的思維,實事求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深入、忠實、正確地挖掘九個國家興衰起落的硬件實質,諸如航海的大發現,重商主義的建制,市場經濟的工業革命,殖民侵略戰爭的悲劇,經濟基礎的奠定等等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的運營和籌劃,創建了綜合國力,增強了社會結構體制,提高了民生活力,由此國強民富,躋身於大國行列,即使是戰敗的德國、日本、解體了的共產蘇聯,也都不同程度地屹立於國際行列,為後起的發展國家,尤其是正在改革開放的中國所應學習和借鑑。
筆者認為,《大國崛起》片集拍攝成功事實顯著,資料充實,解說生動,內含啓發。但是,不足之處也是很顯著的,主要令人產生三大迷思:(一)該片集是否為中共今後政制改革打開大門?(二)如果是為中國崛起借鑑,則九個國家,尤其是屹立於當前的英美大國的崛起真正原因,即憲制建設,是否未加深入,具體探討?(三)如果把脈不到英美等民主大國的憲制核心,中國如何借鑑崛起?
本文準備對上述三大迷思,作一綜合的闡述,以尋求揭開謎底,為今後中國崛起打開門檻。
《大國崛起》片集閃避了有關各強國,尤其是英美等大國,在它們探索航海,開拓國際貿易,發起工業革命,奠定自由資本主義市場體制所有立國的硬件之後,同步建立了整套軟件。這些軟件是逐漸、持續確立起來的既包括文化傳統、自由思想、公平正義,也包括整套法制、憲法議會、憲政政制等等約束政府權力、保護公民權利的機制。
片集不得不敍述法國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英國大憲章和議會對君主的權威,以及美國制憲會議和憲法,但都是當作一段歷史鋪陳一筆帶過,並沒有深挖這些法制和憲制如何奠定一個民主政制機制為確保市場的自由公平競爭,有限政府如何一方面為市場服務,另一方面充份保障公民的自由權利、平衡國家利益與民生福利的大發展之間的正當關係。
其實,幾千年來的國家王朝起起落落,歷史學家已總結出來大國崛起的兩大經驗:一是注重市場經濟的建設,爭取在和平環境中建立自己的家園,達到強國富民的目標;二是為了保持市場經濟建設的持續和穩健發展,還必須同時建立一套民主法治政制,也即是今日世界普遍公認的最理想、最公平的憲政政體。
良以大國崛起的基業,顯示市場經濟與憲政是一對難兄難弟,互相依附,交叉促進,相互保障,缺一不可,片集在九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已淋漓盡致地加以表述,還將今日中國的成就加以引證,令人深受啓示,獲益不淺。
偏偏是在其中一些持續強盛、屹立不倒的英美和德法大國之所以能稱霸世界,為世示範的另一面,即它們之間所建立長期保障市場經濟體制持續發展的民主法治憲政歷史和現實經驗,則在片集中猶抱琵琶半遮面,要不是故意閃避,否則就是時機未成熟,點到為止,不願深探。
須知,英美和法德迄今仍堅持的憲政政治,是確保市場經濟長期牢固發展的法寶,決不可輕易疏忽,片刻輕視。
憲政是當代列強所堅持的理想政治制度,是全人類創立的一大文明成果,憲政更是市場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保障。根據大國的經驗,尤其是英美和法德世界強國經驗,憲政的基本原則總結起來有下列七項:憲法至上原則、民主原則、法治原則、人權原則、權力制約原則、有限政府原則和保障財產原則。如以當前的中國政制來作比較,那實在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片集為甚麼對上述的強國憲政經驗未作出探索,或者探索不深呢?唯一的解釋是,中共在當前還不想啓動政治改革。但是,胡溫領導人似乎對政治改革有所提及。
例如,溫家寶最近在兩會期間答記者問時就提到中共兩大改革,其中一項就是「發展民主政治為目標的政治體制改革」這項講話,如果結合《大國崛起》片集的推廣,莫不令人想到中共已認識到,中國的崛起,只走經濟市場建設的道路是不能持久的,最終還必須走上憲政的道路,實施民主、法治、公義、人權、制約政府權力、全面保障公民的權利。
為此我們可以說,《大國崛起》片集,只是喊:芝蔴開門!我們期望有續集、重點探索借鑑列強的憲政歷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