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投票 40%選民未定意向<br>法大選取決游離票

今日投票 40%選民未定意向
法大選取決游離票

法國4,450萬選民冷靜思考了一天,今日就要投下20年來最重要的一票。這次總統大選被視為政界改朝換代的一役,為徘徊十字路口的法國尋出路。選民到底想選個強硬派總統向右轉,還是選出首位女總統向左轉?選情似乎是朝這方向發展,但至今仍有40%選民猶豫不決,這些游離選民不但主宰誰入主愛麗舍宮,還會隨時製造意外結果。

大選第一輪投票,海外公民昨日已率先投票,本土選民則在今日投票,選舉於本港時間明晨2時結束後,會有票站調查結果,12名候選人如沒人得票過半,得票最多的兩人5月6日在第二輪投票終極決勝,接替執政12年的希拉克(JacquesChirac)。

民調:首輪無人得票過半

選前最後的民調顯示,在四大候選人中,右翼人民運動聯盟的薩爾科齊(NicolasSarkozy)支持率為28-30%,左翼社會黨羅亞爾(SegoleneRoyal)有23-24%,中間派的貝魯(FrancoisBayrou)18-19.5%,極右派勒龐(Jean-MarieLePen)13-14%;若第二輪投票是薩爾科齊對羅亞爾,前者可望以52%得票勝出。
左右對決,男女爭雄,選情看來是這樣。薩爾科齊前日在南部牧牛場,一身牛仔裝束騎馬,連日來高呼要以決斷領導,令法國不再憎恨自己、不再容許移民隨意入境燒他們的市郊。羅亞爾則以野餐拉票,強調法國需要女總統,「法國需要一個有不同方式看事物的元首,看出所有東西都有聯繫,這種全面看法或可稱為女性角度吧」。英國《泰晤士報》形容兩人之爭,是「尊榮(美國已故牛仔影星)對聖女貞德」。

「尊榮對聖女貞德」或難產

不過,近40%游離票,隨時令這劇本無法上映。民調顯示婦女、青年、學生和工人最猶豫,而中產階級和中間偏左的游離選民,將左右羅亞爾的命運。他們基本上最不想薩爾科齊當選,但懷疑羅亞爾的外交能力和會否真的脫離左派教條,可能將選票改投貝魯,因為民調顯示若第二輪投票是他和薩爾科齊對決,他會勝出。
另一批游離票是在右派薩爾科齊和極右的勒龐之間游移。勒龐言論向來極受爭議,支持者往往在民調不張聲,到投票才表態,2002年總統大選他就爆冷在首輪投票出線。他滿有信心說這次可帶來「雙重震驚」,不止自己出線,還會把薩爾科齊擠出局,指薩氏只是「抄襲」他的政綱。
這次大選出現了整體向右轉傾向。薩爾科齊提出要設立移民和國家認同部;羅亞爾亦打右派的愛國治安牌,提出家家掛國旗,問題青少年要進軍訓營。反而勒龐稍向左調整,力爭回教徒選票。
這些立場的游移,令選民覺得混亂。法國現在問題多多,失業率高、公債債台高築、移民聚居的市郊怨氣深、國際地位下降,大學都想求突破。民調顯示選民最關注就業問題,各候選人競選議題卻在就業、歐洲央行、教育、青少年問題和國家認同之間游走,欠缺主題。選民無所適從,令這次大選充滿變數。
法新社/路透社/英國《衞報》/《泰晤士報》

法國總統選舉爆冷事件簿

1981:民調顯示60%人支持總統德斯坦(ValeryGiscardd'Estaing)會連任,但希拉克挑戰德斯坦,分薄右派票源,希拉克敗陣後,拒絕在第二輪投票支持德斯坦,最後由社會黨的米特朗(FrancoisMitterrand)勝出

1995:民調顯示,70%人支持右派總理巴拉廸爾(EdouardBalladur),但希拉克卻在首輪擊敗他,再在第二輪擊敗社會黨的若斯潘(LionelJospin),當選總統

2002:人人都以為總統希拉克和總理若斯潘可望順利出線在第二輪投票決勝負,豈料極右翼的勒龐得票多過若斯潘,令人大跌眼鏡

路透社

希拉克治下的法國

土地面積 543,965.4平方公里
國內生產總值 17,790億歐元
經濟增長(%) 2.0
國債(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份比) 2.7
通脹(%) 1.9
青少年失業率(%)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