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九龍城太子道西一單位昨晚發生火燒罐頭鮑魚,戶主將三罐鮑魚連罐頭放入水中煲煮加熱,卻忘記看火及加水,結果因煲亁水發生爆罐小火意外,迅即熄滅,三罐罐頭鮑魚受熱爆開鮑魚四濺,煤氣煮食爐爐頭亦被炸爛,幸無人受傷。
現場為太子道西331號松福樓一單位,男戶主姓全(50歲),被炸開的罐頭鮑魚,每罐載有兩至三隻熟鮑魚。現場消息稱,戶主與家人愛好吃鮑魚,昨日下午戶主在廚房扭開煮食爐爐火煲水,然後將三罐罐頭鮑魚放入煲內煲煮一段時間,將罐內的鮑魚加熱及讓罐內的汁液滲入鮑魚肉內後,至傍晚再開罐與家人分享美味的鮑魚。
由於加熱罐頭鮑魚的時間至少要兩、三個鐘,其間要注意加水不能煲亁,否則會出現爆罐危險;而戶主疑沒有看火及加水,致煲煮着三罐鮑魚的煲亁水也沒察覺,直至傍晚6時10分,在客廳的男戶主突然聽聞廚房傳出一聲爆炸巨響,走入廚房查看,赫見煲罐頭鮑魚的煲炸爛,多隻鮑魚跌出,煤氣煮食爐爐頭亦損毀及有小火,擔心洩漏煤氣致電報警。警員及消防員到場,通知煤氣公司到場檢查,證實沒有洩漏煤氣。經調查相信是因煲亁水,罐內鮑魚受熱膨脹爆炸,震動力將煮食爐頭亦撞爛。
連罐加熱入味但危險
曾任南韓華克山莊大廚的食品公司飲食總監劉漢明稱,將罐頭鮑魚原罐加熱,是飲食業行內的慣常做法,目的是讓罐內的汁液受熱,滲入鮑魚內,使之更加入味,過程約需兩至三小時,但此做法有其危險性,「即使食肆廚房有經驗嘅人,都試過唔記得睇火,搞到罐頭爆開淥親。」劉漢明建議一般市民最好將罐頭鮑魚取出後才加熱,免生危險。
港九電器工程電業器材職工會理事長溫冠新估計,意外中的煤氣爐險被波及,與爐面溫度過高有關:「𠵱家啲煤氣爐有滾瀉自動熄火裝置,但煲亁水就唔識自動熄火,結果會連個煲都煲熔埋。由於熔咗嘅煲會『吸』住爐面,繼續煲落去,爐面就會因為越來越高溫而成個爆開。」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表示,由於罐頭是真空密封,如長時間加熱,可令罐內的液體化為蒸氣,蒸氣無處可洩,便會膨脹及爆炸,「如果連個煮食爐都爛埋,估計起碼都有成70磅壓力。」故他提醒市民應避免將罐頭加熱。
加熱罐頭鮑魚爆炸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