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董建華在他的首份《施政報告》拋出「八萬五」房屋政策,接着香港受到金融風暴和沙士的摧殘,樓價比97前暴跌五成,負資產個案高峯時突破10萬宗,不少中產身家一夜間蒸發得一亁二淨。就算能把負資產賣掉,已經損手爛腳,曾經視置業為人生必經目標的香港人,對私樓產生了不能磨滅的恐懼感。「呢世都唔會再買私樓!」曾經因為負資產,過年要問同事借錢封利是的吳衛東,道出不少在樓市曾經滄海的港人心聲。 記者:馮永堅
現年40歲的吳衛東是社區組織協會的老臣子,不經不覺已協助了負資產業主、露宿者、新來港人士16個寒暑。當年董建華提出「八萬五」政策,加上金融風暴打擊,樓價一蹶不振,但對那時還未置業的吳衛東卻是個好消息。
眼看樓價一日低過一日,與妻子及家人迫在觀塘一個300呎公屋單位的吳衛東,為讓妻子住得更舒適,夫妻二人決定向政府申請60萬元首次置業貸款,在1999年用250萬元購入將軍澳都會豪庭一個約600呎單位作安樂窩,這成了吳衛東人生一個轉捩點。
2001年,新樓落成入伙,每月要花過萬元供樓,佔夫婦二人總月入的四分一,但對二人來說仍綽綽有餘,每年還有閒錢周遊列國去旅行,「我哋最鍾意泰國嘅陽光與海灘。」供樓年期長達25年,但吳衛東相信只要兩口子默默耕耘,終可完成供樓重責,把單位留給兒子。
但天有不測之風雲,意想不到的事接踵而來,打亂了吳衛東部署。入伙兩年後,沙士肆虐香港,剛復蘇的樓價掉頭向下,他的安樂窩價值跌了50萬;任職服務業的妻子被公司由將軍澳調往東涌上班。當時吳太才誕下第一胎,根本無法每天花4小時搭車上下班,被迫放棄工作。奶粉、尿片等開支由吳衛東一人承擔,加上每月供樓,他開始感受到負資產的辛酸。
難忘過年借錢封利是
吳衛東不得不節衣縮食,一日兩餐都是在家中先準備的飯菜,吃的是清茶淡飯,「有魚有肉太嘥錢!」為了供樓,他的紅簿仔長期只有數百元結餘,就連過農曆年時封利是的錢,也要問同事借,「唔想因為封利是而避年,惟有硬住頭皮問同事借錢封利是。」
短短5年跌價60多萬
好不容易捱過一年,吳衛東眼看單位價值屢創新低,太太又再度懷孕,意味往後日子更難捱,不得不賣樓套現,減少開支。「見到自己層樓樓價係咁跌,真係有啲心寒。」04年,是吳衛東另一轉捩點,他將單位賣掉,當時單位市值已跌至不足190萬元,短短5年跌了60多萬元,「其實冇咗間屋唔緊要,無理由要兩個仔女因為我要供樓而得唔到應有享受!」
放下負資產,吳家四口以月租7千元,租住土瓜灣一個800呎舊樓單位,「層樓雖然殘舊,但勝在唔使每月花萬幾蚊供樓,輕鬆好多。」住了一年,吳再搬屋,目標是越平越好。幾經辛苦,在同區找到一個面積500多呎單位,月租是5,600元。
由新樓搬到舊樓,再由舊樓搬到更細的舊樓,吳衛東有點遷怒於董建華,也有點歸咎高地價政策,但將大部份責任歸咎自己運氣不佳入錯市。他說,如果董建華不提出「八萬五」,相信樓價會持續上升,若樓市泡沫到最高峯期才爆破,「到時可能會累死更多人!」
貧富懸殊越來越嚴重
今年初本港負資產數目回落至8,444宗,數字是近年新低,對比03年6月底高峯期超過10.6萬宗,累積減少92%,反映不少樓蟹已經鬆綁,但吳衛東的陰影仍在,就連數十萬元的二手居屋單位也不敢買,「我呢世都唔會買私樓,但唔會叫仔女唔買,呢啲嘢係佢哋自己嘅決定。」
近年豪宅交投活躍,呎價屢創新高,但中下價樓樓價卻沒大變化,吳衛東認為這反映貧富懸殊問題越來越嚴重,也希望樓市泡沫爆破的歷史不會重演。
回歸10年倒數7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