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稱便宜莫貪 勿輕信網上招聘<br>22人網上求職變洗黑錢幫兇

警方稱便宜莫貪 勿輕信網上招聘
22人網上求職變洗黑錢幫兇

【本報訊】網上求職陷阱層出不窮,警方近年發現有不法之徒成立虛假網站,藉詞招聘金融代理,誘騙求職者只要提供銀行戶口,便可賺取豐厚報酬,但事實是利用有關戶口清洗黑錢,求職者更因此成為幫兇,過去三年先後已有22人「中招」,因洗黑錢被判入獄。警方提醒求職者便宜莫貪,不要輕信網上資料。 記者:謝明明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高級督察林敏嫻接受訪問時指出,不法分子成立虛假網站,聲稱海外具規模的公司聘請金融代理或財務經理等高級職位,求職者只需提供個人銀行戶口,收取客人資金,再將款項轉移至其他戶口,便可獲取相等於有關款項的一成佣金。求職者毋須任何學歷及工作經驗,而且每周只需上班一至兩天,每次只需一至兩個小時,又可在家工作。

有專業人士中招

但實情是,所謂的「客人資金」,其實是不法分子以黑客手法偷取銀行客戶資金,然後利用求職者的銀行戶口清洗黑錢。林敏嫻表示,中招者年齡由20至45歲不等,無業和專業人士都有,過去三年已先後有22人因協助洗黑錢而被法庭判處入獄,當中被判最高刑罰者入獄18個月。根據現行法例,任何人士清洗黑錢最高刑罰是罰款500萬元及入獄14年。
另一網上求職陷阱是騙徒假扮大公司的網站,聲稱招聘人手,哄騙求職者在網上提供個人重要資料,作犯罪用途,又或騙取手續費。她提醒求職者:「唔好輕易相信網上嘅嘢,如果係大公司,就自然有渠道收客戶嘅錢,唔需要經代理收錢啦!」

倫敦金騙徒變招

至於其他求職騙案方面,商罪科高級督察鮑兆銘稱,雖然倫敦金騙案的規模縮小,騙徒卻改變手法,哄騙事主花費巨款購買貨物,又或在短時間內多次投資,去年就有一名事主在騙徒設局下,兩個星期內被騙去100萬元。
商罪科總督察郭麗嫻表示,雖然求職騙案有減少趨勢,但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增加警方調查的困難,以模特兒騙案為例,騙徒改以游說求職者購買巨額美容療程,令案件性質變成商業糾紛,增加警方舉證難度。她勸喻求職者不要隨便簽署合約,查核清楚有關公司的背景資料,以免誤墮騙徒陷阱。

免墮求職陷阱錦囊

‧遇可疑的招聘廣告,尤其毋須技能或學歷,但薪酬優厚的職位時,應特別小心

‧面試時留意職位是否確實存在

‧勿接受可能違反道德或違法的工作

‧清楚所有條款方可簽約

‧僱主如要求求職者以現金擔保,或支付現金作訓練、買貨或投資時,應審慎考慮

‧網上求職時應致電有關機構,查核對方有否透過網站請人

‧網上求職時勿隨便披露重要個人資料,如身份證及銀行戶口號碼

資料來源: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

部份求職騙案數字

模特兒騙案*
06年:3間
05年:10間

層壓式騙案
06年:2宗
05年:2宗

倫敦金或空殼貿易公司求職騙案*
06年:1間
05年:1間

*被投訴公司數目
資料來源: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