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眺望:質變 - 方卓如

國金眺望:質變 - 方卓如

一般十年回顧,只講數字變化,不講數字本質。負資產數字大降九成,但未知有多少是因為樓價回升,或是因為捱了十年,還了一半錢,雖然擺脫負資產,但仍然手持蝕本貨,當中未有說明。統計數字是死的,如何演繹才最巧妙。
和黃十年的變化,統計數字財務比例仍是相當可人,但要看過內涵才可以定奪。例如資產。雖然和黃的淨資產由99年起企穩二千幾億,但扣除流動負債後的總資產,是從98年起拾級而上,由千六億升到五千八百億。數字上,和黃是體積越來越龐大。
不過,資產增長之餘,本質亦要有所改變。和黃97年的資產,全部是夠硬淨,見得到,摸得到。而且,97年時,資產估值非常保守,只有計少,永無計多。所以用06年的數字比較97年,已經有點曲折。
如果97年全部是硬淨的資產,06年就軟熟得多。06年有近千三億的資產是計算出來,並非真實存在。
這個資產的質變,是因為多年來出售資產,投牌,轉型投入新生意之結果。以往做一些硬橋硬馬,用資產圖利的生意,如今主力投放的,是賣大氣電波,賣增值服務,賣腦筋內容。不單只是公司轉型,更加是全世界做生意的模式改變。如果一成不變,還以為磚頭才叫做資產,其他看不見的全部是垃圾,是活於咸豐年代的歷史文物。
「又硬又軟,究竟是好是壞?」茶客被我一輪口水,顯得有點不耐煩。畢竟對於一名尋常市民,說太多前文後理,是自討苦吃。
硬好軟好,跟芝士一樣,要講本身口感,並不能一概而論。和黃最軟最貴的資產,是牌照費用。97年是零,06年是近九百億,才最叫人擔心。
「喂,毋謂囉囉叨叨,究竟我叫經紀張入貨還是不入貨?」茶客將口中牙籤吐出來,呷淡普洱,呼呼喝喝。
06年和黃在這十年回顧中表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