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在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後,大市於1998年12月跌至谷底。隨後,2000年科網熱潮帶動股市回揚,但於2001年9月,再跌至另一低位,並於2003年初前反覆升跌。不過,股市自2001年的低位反彈,摩根士丹利印度指數已由當時不足100點上升至接近500點!軟件、承包業務及藥業公司高速發展,帶動指數上揚,而且多個行業亦迅速增長。
印度在2月份的經濟消息持續利好,政府首個初步預測顯示,2007財政年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2%,較市場普遍預期為高。經濟增長主要受惠於服務和工業以雙位數字上升,而農業則升2.7%。隨着當局最近把2006財政年度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調高至9.0%,上述情況顯示當地增長前景向好,工業生產與基建指數增長亦保持暢旺。
經濟發展蓬勃
印度經濟蓬勃發展,在流動電訊業急速增長和流動電話銷售中可見一斑,至少在大城市的街道上,我們不難發現許多行人使用流動電話。另外,交通擠塞問題和建築業興旺,也可反映印度的經濟狀況,孟買的道路上擠滿各款新舊車輛,而且以新車居多,而一幢幢的辦公大樓、住宅大廈、購物商場和各種各樣的大廈亦高速冒起。
新德里交通擠塞的情況與孟買不遑多讓,也急需增加基建設施,何況新德里是印度這個泱泱大國的首都。然而,由於地權爭議和官僚主義的問題,印度基建開支經常受阻延,已久為人所詬病。
管理人才出色
印度當地的發展商正尋求在國際市場集資,為發展速度驚人的獨立社區和資訊科技園項目籌措資金。當地不少獨立社區建有商業、住宅、零售、酒店和其他康樂設施,基建設備一應俱全,可為於當地工作的居民提供更寫意的生活模式,因此物業租值亦較高,也令人聯想到這些社區項目會否就是提供印度基建樽頸問題的方案。另外,多家房地產公司紛紛在印度股市招股上市,預計在本財政年度共集資近50億美元。
印度的前景,不單是基於其豐盛和深厚的文化,也因為當地人才輩出,擁有高於平均的知識水平。在印度,我們可找到一些全球最出色的管理人才,這也是吸引我們投資於其公司的原因。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