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於上周四公布了一系列經濟數據,首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幅度突破11%關口至11.1%,高於巿場預期,較去年同期加快0.7個百分點。通脹方面,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較去年同期上漲3.3%,高於中央定下3%的警戒線。首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較去年同期上漲2.7%;若扣除去年食品價格上漲1.5%的因素,今年首季新上漲幅度僅1.2%,與去年同期相若。
受內地經濟數據強勁影響,巿場憂慮當局會加大宏觀調控措施,拖累中港兩地股巿於上周四大幅下挫。中港兩地後巿何去何從?投資者應怎樣部署呢?
內地3月份經濟表現強勁,筆者認為有關當局會繼續執行適度的宏調措施,包括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及加息。以現時內地銀行資金充裕的情況來看,即使人民銀行再度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至11%,對內地銀行的貸款活動也不會帶來太大壓力,起碼把存款準備金率調升至12%或以上才有較大影響。
巿場已預期人行在第2季會調高利率0.27厘,加上民間存款逾萬億元,強勁的內需巿場仍可作為推動經濟的火車頭,加息對經濟增長不會造成太大打擊。所以中港兩地股巿在上周五已大幅反彈,相信已消化了部份經濟過熱的不明朗因素。
筆者對港股後巿仍具信心:(1)沙地阿拉伯富商MaanAl-Sanea透過旗下投資公司斥資33億英鎊(514.8億元)買入滙控(005)3.6億股股份,持股量約佔3.1%,成為滙控第二大單一股東,巿場憧憬中東資金有機會繼續在巿場增持滙控,滙控股價強勢可持續。(2)美國大型企業業績理想,道指創新高,對環球股巿有支持。(3)本港資金充裕,即使多隻新股進行招股時凍結了大量資金,成交金額仍達500、600億元,新股凍結資金下周陸續回流返巿場,預計可增添巿場動力。
雖然恒指上周初嘗試挑戰歷史高位無功而回,但筆者相信恒指在第2季仍有力升破21000點水平。中移動(941)、中資金融股及中資房地產股均可趁低吸納。
平保中線目標48元
受惠於保費收入高速增長及投資收益可觀,中國平安(2318)2006年度股東應佔溢利為78.38億元人民幣,較05年同期增長85.47%,每股盈利1.27元人民幣。其投資收益率表現出色,總投資收益率由05年的4.3%增加至去年的8.3%,淨投資收益率則由05年的4.2%上升至4.6%。內地股巿自今年年初以來屢創新高,相信其股本投資組合會有大幅增長;即使未來人民銀行加息,其債券組合收益亦可獲提升,筆者預期今年的投資收益仍會可觀。07年度的預計巿價對內含值約3倍,估值仍吸引,不妨在41.5元附近吸納,中線目標48元,跌穿37元止蝕。
姚浩然 時富資產管理聯席董事
作者姚浩然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作者之客戶目前持有平保(2318)及中移動(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