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小時候很窮。
在甘肅天水窮鄉僻壤讀小學的時候,有一天被老師趕出教室,因為他沒有鉛筆。他母親經過學校,見到兒子站在教室外,就問怎麼回事,他說鉛筆用完了。母親看着他手上一截短得經乎拿不住的鉛筆屁股,也很為難。學校裏另一位老師就借了一毛錢給她,她拿着一毛錢跑去村裏的供銷社買了三支鉛筆,特地削好一支給兒子送去,潘石屹重新回進了教室。
潘石屹讀中學的時候有個「宏願」,希望自己做廚師,因為太餓了。餓得他每次經過食堂或飯店的時候,很羨慕裏面的廚師,他想,這些傢伙是肯定吃得飽的。
飢餓,曾經是中國農民最大的天敵。潘石屹的兩個妹妹,被父母送給了村子裏糧食稍為富裕一點的人家。
潘石屹今天是「SOHO中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這是一間中國目前最具創造能力的地產發展公司,每年繳納的利得稅,總在同行的三甲之內,在北京金融中心地區(CBD)裏,走不遠就會看到這間公司的建築地盤,公司的靈魂人物,就是潘石屹跟他的太太張欣。他們被封為中國的「樓神」。
如何從一個鄉下窮孩子變成今天中國商界的風雲人物,那是另一個說來話長的成功故事。在這麼巨大的落差變化之中,旁觀者覺得有趣的,是命運之不可測。或者換一種說法,一個人從小到大,猶如一直在播種,所作所為,都是一顆播下的種子,不知幾時,種子就發芽成長了,在身上發生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前因,都是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