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胸圍面世100周年,這種貼身衣物女士們天天穿,但可能穿一輩子都仍然充滿問號︰到底自己屬於哪種罩杯?哪種剪裁最舒適?買不買神奇胸圍?
胸圍最初只是手巾仔與蝴蝶結的浪漫組合,最早由美國潮流雜誌《Vogue》於1907年提及,昭告天下婦女世間有這種叫做胸圍的衣物可以承托胸部,令曲線更玲瓏。
百年滄海,胸圍都一樣。1964年有神奇胸圍,1970年代有箍胸運動胸圍,1990年代有樂壇大姐大麥當娜的雪糕筒胸圍,近年又有無縫胸圍。但胸圍設計至今似乎仍未盡完善,內衣公司Lycra最近一項調查顯示,1/3婦女認為內衣承托不夠,1/4說從未找到完美胸圍。
至於「分Cup制」早在20年代出現,而西方女郎體態改變,平均尺碼由34B升級為36C,最「波濤胸湧」的女士可以選購GG級。除了變大,胸圍還走出黑暗,膊帶、甚至罩杯都可以露一點,變成時裝一部份,賞心悅目。
英國《每日電訊報》
胸圍100年演變
1907
「奶罩」(Brassiere)一詞出現在《Vogue》雜誌
1913
美國人雅各布斯(MaryJacobs)以蝴蝶結和絲手帕自製胸圍,後獲專利
1923
俄羅斯移民羅森塔爾(IdaRosenthal)開創罩杯尺碼制度
1940
戰時物資短缺,英國婦女改良出較少布胸圍,更貼近現代款式
1964
加拿大公司Canadelle發明神奇胸圍(Wonderbra)
1977
運動胸圍面世,緊壓胸部,方便運動
1985
美國樂壇天后麥當娜戴上雪糕筒胸圍
1997
無縫接口胸圍面世
2007
推出環保竹纖維胸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