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元朗博愛醫院懷疑發生藥房員工偷藥事件,有人擅自更改同事求診後的藥物處方,從中偷取藥物,院方發現有藥物處方與電腦紀錄不符,決定報警,暫時未知員工偷藥自用或出售圖利。 記者:梁洵瑜
新界西醫院聯網藥房最近發生失竊事件,據了解,一名博愛醫院藥房的配藥員涉嫌更改該院職員求診後的藥物處方,在處方中加入了一些藥物,但實際上沒有派給求診的員工,從中偷取有關藥物,並懷疑有人食髓知味,多次用這種方法偷藥。
有指該名配藥員涉嫌偷取藥物自用,另有說法指該員工偷藥後出售圖利,警方正作調查。該名配藥員已暫時調往其他部門工作。但有員工不滿管理層知悉事件一段時間,卻一直未有正視問題,質疑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改動處方電腦留紀錄
博愛醫院發言人昨晚證實,該院3月初發現有藥物處方與電腦紀錄不符的情況,初步調查後懷疑有不合法情況出現,已就事件報警,正由警方跟進,現階段不便評論。
本身在醫管局工作的藥學會會長鄺耀深表示,他未知悉有關事件,但一般而言,醫管局制度電腦化,病人的藥物處方經醫生開出後,藥單交到藥房,藥房員工便要輸入資料,例如由計算藥物所需數量等,若要更改處方,如改動服藥時間或服用份量等,均須醫生確認。
但藥房員工可更改病人所需藥物的數量,毋須醫生再次確認,即是可以加大藥物數量,從而偷藥。但藥房員工必須以個人密碼登入電腦系統,電腦會記錄曾更改資料及由誰人改動。換言之,透過改動處方偷藥其實可從電腦紀錄一目了然,除非有關員工盜用他人的登入密碼。
立法會醫學界議員郭家麒指出,以前醫管局未推行電腦化時,的確有員工偷藥,甚至病人到不同醫院求診,要求領取一些貴藥如特效胃藥或血壓藥等,然後售與藥房,他認為醫管局應徹查今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