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澳兩地消委會就62款牛肉亁、豬肉亁及豬肉鬆樣本進行防腐劑測試,本港有14個樣本分別被驗出含有「苯甲酸」及「山梨酸」等含量;澳門則有4個樣本驗出有關防腐劑。不過,所有產品樣本含有的防腐劑數量輕微,一般情況下,因食用產品攝入過量防腐劑的機會不大。
醬油可用苯甲酸
根據《食物內防腐劑規例》,牛肉亁、豬肉亁及豬肉鬆屬於「已烹煮的醃製肉類」,規例沒有列明苯甲酸及山梨酸的准許含量。消委會指出,由於醬油及一些指定調味料可以使用苯甲酸或山梨酸,故在製作過程中使用醬油或調味料的牛肉亁、豬肉亁及豬肉鬆,容許含有相關防腐劑,只是准許份量需按配料在食品中的比例計算。
按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訂定的標準,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可接受攝入的苯甲酸或山梨酸份量,分別為300毫克及1,500毫克。測試樣本中,被驗出苯甲酸含量最高的「林真香豬肉鬆」,含量為每公斤90毫克,以每包含量7.2毫克計算,要每日進食41包才達到可接受攝取量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