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亞洲現代舞的第一人,亦是台灣國際文化大使,陳水扁、馬英九統統不入流,就只有林懷民真真正正踏上國際舞台,下周他就來香港領着「雲門」演出經典的《白蛇傳與雲門精華》和近作《白》,還說這是他最後一次搬演雲門經典。就如尋找神話的身世,我深入他在台北八里鄉的排舞場,在最近的距離,用整個身體認識了這位舞林神話,此情此境還不曾在他的其他訪問中想像過。
記者、攝影:馮敏兒
林懷民:我要大家跳得過癮
林懷民今年60大壽,34年前「雲門」創辦時他才26歲,龍應台在「雲門舞集」30周年寫了一篇文章,把他形容為野馬、耕牛,還憶述她在法蘭克福看到的《薪傳》是如何在絕對苛刻不講情面的歐洲觀眾面前,贏得全場起立掌聲雷動!的確,絕對沒有別的亞洲現代舞團可與雲門相提並論!龍應台說他是「野馬」,藝術家林懷民半生編舞70餘齣;但更不可思議是恍如企業家的「耕牛」林懷民,親力親為把整個舞團的營運、培訓、公關、籌款……處理得井井有條。他近年領着他的「雲門」走遍世界,還形容雲門如日中天,「現在是雲門最好的時候,40歲是舞者的最佳狀態,我要讓他們跳得過癮一點。」你知道雲門最厲害的是甚麼?其實是林懷民幾十年培訓的舞者身體,太極、靜坐、禪修,還有他那獨門的如圓環捲動不息的身體運動,真正的「雲門」竟是在身體之內,不可見的部份。
舞場禁煙但我例外
記者有幸深入「雲門」的心臟,一個用了20多年,淡水河以北的八里鄉排舞場,林懷民當時正坐在他的書枱前,與舞者隔着一排排的長樹枝,原來那就是著名的用來阻撓林懷民衝向舞蹈員的屏障!也給他來個最佳的觀賞距離。但見他時而手舞足蹈,時而深深抽一口煙。這排練場是禁煙的,只有他例外,他說是舞團的集體決定。當我看着那團把他裹着的雲煙白霧,才恍然大悟「雲門」的由來,那不僅是「黃帝時,大容作雲門」(《呂氏春秋》),中國最古老的舞蹈,而是來自那一個6、70年代台灣文藝青年的大舞台。
「我的工作就是抽煙,看他們演出。要麼就是坐飛機周圍去(他每年有一半時間不在台灣),下飛機後也是做着同一樣的東西!我的生活不是人們想像中那麼artistic!只是你要把生活調整,那才能夠編舞,所以氣要通,否則你不可能應付太忙的工作!」但他煙不離手,氣又哪來通呢?他聽了不禁深深歎了口氣,「通與不通其實就是回家後把編舞的事忘掉!只有這個年代才會坐飛機,去了那麼多地方演出!所以我總是跟年輕的編舞家說要讀書,這個行業是這樣的,年輕時餓死,如果你成功,你就累死,所以你的知識很重要。你看香港的黎海寧,在家讀書、聽音樂、喝紅酒、抽煙,不是為了編舞的需要,而是她生活本來便那樣,這才可堅實地走下去。」
不懂拍子不喜歡笨舞者
林懷民說他1983年就不再親自上場跳舞了:「你知道我不是舞者出身的,我的練習是抽煙,我抽煙的時候就不會不停罵人。」他甚至說:「我不會音樂,也不會數拍子,他們都知道,總叫我不要數,由他們來就可以了!而最有趣的地方正是他們把那不完美的東西,讓我來把它弄好。我的工作是教練。」排完舞後,林懷民拿了黑澤明的《赤鬍子》電影和小說,要他的舞者細心閱讀!「讀書很有幫助,一定要讀書,我不喜歡笨的舞蹈員!」
雲門的秘密武器製造工場
神秘的「雲門」排舞場外,這日雖然不是初一十五,卻還是設了祭壇,焚香祭祖,場內還有一個由貨櫃改建的小小「神廟」,供奉着佛陀,舞者不排舞的時候,就在旁邊地上靜坐。他說:「『意』很重要,是意在動;呼吸是精神的中心,舞蹈不是線條,是打開身體走入一段未知的冒險旅程……」更說:「我不要你的新舞蹈語言,我只要你有呼吸,有氣的身體,丹田開始,向上旋轉。」就是這種如書法般的弧形運動,讓西方人看得歎為觀止。
排完自己的舞後,這天林懷民還為一對年輕舞蹈家的作品,義排一段,只聽他毫不容情:「這段老套沒新意,重編吧!」然後卻又用溫柔的語氣:「兩個人一起在追逐,在50年代會成事,現在不成了,該有些掙扎……同一樣的動作難道永遠沒有感覺的嗎?」聽到春風化雨,言談間,一整個世界都在舞動。
「雲門二團」與「雲門教室」
上個舞季他演了8場,算過自己最少有1萬觀眾,但沒有林懷民的演出,票房還是不太理想,但儘管如此99年5月創辦的「雲門二團」,就如沒有林懷民的「雲門」,年輕舞者演遍城鄉校園,延續過去輝煌的下鄉傳統,舞團每年平均演出超過40場。而「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更絕,你以為是舞蹈學校嗎?林懷民卻說不,那是個認識自己身體的地方,甚至不教跳舞。單這一點,已遠超港人想像。
雲門經典精華 最後演出將成絕響
林:「《白蛇傳》在1975年於香港的利舞台首演,之後才回台灣,所以這個『雲門精華版』加上《白》的轉變,便構成我編舞生涯的有趣回顧。不過都做得太多了,不能再讓這些演出浪費新舞創作的時間,所以這應是最後一次公演。就是《紅樓夢》這個票房保證,我們去年也在上海演出了最後一場。」
《白蛇傳與雲門精華》
日期:4月25、26日(8:15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查詢:22687220
雲門舞集網址:www.cloudgate.org.tw
林:「自己用了20多年時間,才真正把文學放下,全心全意編舞,所以90年代後期的作品才較成熟,例如《白》只是純粹的動作,沒有敘事,但透過深具中國傳統訓練的舞者身體,所謂中國元素,盡變作不可言說的東西。」
《白之狂想曲》三部曲
日期:4月28、29日(8:15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4月28日演出後,林懷民更會現身說舞。
必買珍藏
現場必昅 售價待定
雲門自己攝製的《水月》和《流浪者之歌》,可以在香港演出時買到。
《雲門舞集》7大經典 約$1,276(a)
《薪傳》、《行草》、《白蛇傳》、《九歌》、《流浪者之歌》、《家族合唱》及《我的鄉愁我的歌》7大經典作品,許多將不再重演更顯珍貴。
《少年懷民》 約$56(b)
BBC駐台中文記者筆下除林懷民的青春故事,還收錄近30幀林的私房照。
(a)www.jingo.com.tw
(b)www.books.com.tw
林懷民 一場舞美台斷交
林懷民47年在台灣嘉義出生,祖父是留學日本的醫生,父親林金生亦是台灣首任嘉義縣長。14歲開始寫作,作品《兒歌》刊於《聯合報》。18歲考上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後轉往新聞系。20歲初遇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的作品,深受啓蒙。22歲,出版中短篇小說集《蟬》,畢業後留學美國,獲取了藝術創作碩士,並正式在兩位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和簡寧漢舞蹈學校拜門下。在葛蘭姆的激勵下,於1973年,26歲之年創辦台灣第一個現代舞劇團「雲門舞集」。林懷民今天已躋身國際大師之列,但最傳奇還是他的台灣意識,在台灣幾乎無人不識雲門,連最市井的亦知道何為現代舞、誰是林懷民,因為在那年頭,他們入鄉表演教學不是一兩年,而是一做就是十年,幾十年。最傳奇的作品是《薪傳》,在首演當天,美國宣布與台灣斷交,《薪傳》那段描述4百年前開台先民的拓殖台灣的史詩舞作,形同台灣意識的共同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