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 夫 - 邁克

盤 夫 - 邁克

這齣由兩個彩旦挑大樑的《楊門女將大鬧香江》,最出人意表的是演得成續集。上集的煞科戲,劇情不是發展到不認屍忿然回鄉嗎,我還以為到此為止,想不到馬上有漏夜申請訪港證一着。解囊資助遺孀孤女那位義士的慷慨,說明神州大地的善長當仁不讓,爽快過年年為東華三院賣命籌款的藝員,有關當局火速發下批文也是一奇,辦事效率教人刮目相看。真要領遺體,先前為什麼不領,法治社會就是這點可敬,明明洞悉動機不良,仍然按本子辦事,居然讓她們順利再度入境。一回生兩回熟,加上傳媒熱衷跑龍套,哪有不越演越離譜之理?
不熟悉戲曲的讀者,可能對「彩旦」一詞產生誤會,尤其復活節記憶猶新,更有與賀節的彩蛋混淆的危機。特別從上海辭書出版社《簡明戲劇詞典》抄一條以正視聽:「彩旦也稱丑旦、丑婆子。傳統戲曲腳色行當。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常由丑行扮演。化妝的特點是面塗白粉,再搽厚重的胭脂。表演上與丑基本相同。如京劇《能仁寺》的賽西施等。有的劇種,如川劇則稱搖旦。」
你看工具書可讀性多高,不但將活劇的主角描繪得鮮辣玲瓏,例子也舉得抵死可愛。就是那幀裝飾過所有報紙的賽西施拜見偶像圖,令我不禁墮進戲曲不見底的黑洞裏去的。不不,我並沒有文雅到因為十七年前的驚夢結奇緣,而聯想到湯顯祖的《牡丹亭》譜出了隔世變奏,只不過女方凝望心儀對象那個教人拍案叫絕的癡迷表情,太似越劇《盤夫索夫》唱段「官人好比天上月」的插畫──被逼飾演男主角的劉先生,相信一看到戲名都驚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