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 事 - 陶傑

往 事 - 陶傑

社會名流,喜歡年年組織港大當年同學的敍舊,互說當年校園的臭事,你作弄我,我暗戀他,非常的哀樂中年。
然而少年兒童令人羨慕的一樣,是他們從來沒有「往事」。
往事不論如煙,還是只能回味,人有了往事,就註定不會快樂。往事如果悲涼的,就成為今天的傷痕;往事如果歡樂,更映照今天的落寞。
往事是回憶,也是包袱。但八歲的小孩,總喜歡問父母:小時候我是不是很愛看圖書?這齣電影,小時候我看過的,對嗎?所謂小時候,指的是他三歲那一年。對於兒童,從三歲成長到八歲,感覺地久天長,但對父母才一晃眼,只是昨天的事。
純真是因為沒有往事,世故,是因為有太多的往事。時時回憶往事,在成熟中猶帶浪漫,像年年都出席校友會茶敍的一干舊同學。往事全都記得,卻早已不再回想了,才是世故中的大智慧,像年年都叫了他,他總是爽約不來的那一位。
不來的那位舊校友,或許有自閉症,或許,如大多數校友心底裏猜測,畢業之後,他的事業不太順暢,有點自卑感,不願意出席這等場合,明為敍舊,暗地裏各自在攀比。但實際上,還有一個可能,他的缺席與自閉和倒霉無關,當年的一切,他都記得,只是他不想打開這隻塵封的匣子。不因為失憶而寡情,而是擺脫了往事,也超越了感情。
舊友相逢,見面幸勿太多,訴說往事,不要太濫,老來臨死前的半年左右,只一次就夠了,像梵谷在病榻上,跟他弟弟提奧相聚,兄弟倆共話童年的追憶。在這最後一聚之後,梵谷就自殺了。追憶往事,是人生的情感活動中較為昂貴的一種,有如逢十的銀婚或大壽,把各地子孫都叫回來一次,僅此一次而已,下一次要再等十年,而十年後,也許在座的許多位都不在了,此方是塵世間的悲涼。
因此,把往事,牢牢存放在金庫裏,你的往事,是支持你一生發鈔的儲備黃金。太平盛世時不要亂碰,不必三天五日就把黃金搬出來,在日頭底下曬,擱在地庫中吧,在多幽暗的地方,黃金是會發光的。
校友聚會,可貴不在喧談交流回憶的一大班,而在沒有露面的那一兩位。他沒有來,忙只是一個藉口,也不是高傲或自卑,到會者所說的一切,他都記得,正因為他的往事比較昂貴,他不想濫印鈔票,他的黃金都儲好,他更珍惜他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