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門票開始發售,億萬民眾腰包裏的錢開始源源流向主辦當局,標誌着奧運進入新的階段,也引發奧運概念股急漲。但對於期待北京奧運帶動中國政制改革的海外輿論來說,難免有些失落。這種類似中日關係的政冷經熱何時可以融冰呢?
漢城奧運令南韓實現民主
中共一直忌諱外界將北京奧運與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及1988年漢城奧運相提並論,既不想被視為希特拉的納粹政權,又不願像南韓總統全斗煥一樣在奧運前夕被迫放棄專制。
1987年,即漢城奧運前一年,南韓各地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要求修改憲法、普選總統。在軍人政府磨刀霍霍之際,國際社會同聲關注,不少體育界名人甚至建議易地舉辦奧運會,美國參議院、眾議院先後通過決議,敦促南韓舉行自由公正的選舉,否則將喪失奧運主辦權。結果,南韓在國際社會壓力下實現了民主選舉。
踏入2007年,中共領導人顯然感受到了北京奧運的政治壓力,在政治管制方面作出兩大讓步:一是允許海外傳媒自行訪問內地,因此,路透社可以登堂入室,訪問中共已故總書記趙紫陽的秘書鮑彤;一是放寬部份異見人士的活動範圍,允許陳子明、任畹町到香港旅遊、治病。
這種放寬,仍不脫以往人質外交的色彩。魏京生、王丹等著名異見人士都被當成中共領導人出訪或接待美國總統訪華的籌碼,在重要的外交活動前後獲准保外就醫。如今,鮑彤接受訪問、任畹町訪港又成為中共標榜政治開明的標籤。
讓異見者訪港似人質外交
不過,允許一些異見人士接受海外傳媒訪問,不再將異見人士以保外就醫放逐美國、讓他們有家歸不得,而是讓他們到香港,然後可以回家,始終是一種進步。北京如果能繼續放寬對政治異見人士和傳媒的管制,政改的冰山也會加快融化。只是,與此同時,北京仍不停地禁書、禁網絡、打壓維權人士,其言行大相逕庭,顯示其誠意大有疑問。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