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物理學泰斗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沒有人會懷疑他有一個天才腦袋,但他在廣義相對論提出重力扭曲時空,一直找不到直接證據支持。經過90多年的真空,科學家終於初步證實他的理論是對的。
愛因斯坦於1915年在廣義相對論重新理解重力,不像牛頓那樣將重力理解成吸力,他將重力解釋為物件扭曲時空所產生的後果,就像將保齡球放在彈布上,令彈布下陷,在彈布上滾動的波子會自然滑向保齡球那裏,他稱之為「最短程線效應」(geodeticeffect);大質量物件旋轉時,也會扭曲周遭時空,他稱之為「時空座標拖曳效應」(framedraggingeffect)。
對於這種解說,物理學家為之拜服,但卻一直難以有證據證明。美國太空總署的「重力測量B」(GravityProbeB)衞星三年前升空,帶着四個最精準的迴轉儀,測量地球產生的重力效應。史丹福大學教授埃弗里特(FrancisEveritt)前日(周六)宣布,「重力測量B」的數據已證實有「最短程線效應」,至於「時空座標拖曳效應」的數據仍在分析中,估計年底有結論。
http://einstein.stanford.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