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Bricolage62,看到裏面的黑白電影,以為是電影人集結場所。店員告訴我這裏原是陳年米舖,老闆保留部份陳設變做餐廳。想起幾個月前天星事件,政府剷平碼頭,擺不平萬千民心;今日意外邂逅民間保育小作,簡單卻動人。我邀請幾位曾為天星出過力的女生到餐廳試菜,聆聽前塵,細嚼其味。今日且聽3名天星事件女主角和1個老闆,道來一些關於舊香港、關於吃的故事。
記者:劉嘉蕙 攝影:譚盈傑,黃子偉
(左)獨立創作誌《月台》及inmedia活躍分子。06年7月開始做天星版畫並製成信封,寄去每一個她知道的地址,包括郵政總署,幾天後居然收到回覆,「郵局打嚟,你寄呢啲嘢嚟係咪想申請做Designer?」
(中)文學雜誌《字花》編輯,在報紙寫專欄,在電台談文化及寫詩。去年天星事件,她和朋友攀上推土機,被警方拘捕,上了港聞。保家衞園結果被自己人驅趕,這也許才是她最接近「難民」的經歷。
(右)文學雜誌《字花》編輯兼行政總監,正職教書。新一代文化人生活大都飄泊,處女座的她是少數願意打工的踏實分子,她說這可能反映她怕事,「像去年天星,我只在家中為他們擔心。」
Bricolage是法文動詞,解作「信手拈來,另創新章」。今次採訪與一般不同,以往記者跟餐廳事先草擬菜單,到現場跟預定劇本走。約Bricolage62的時候,老闆Frank不要公式訪問,不推介招牌菜,要我們愛吃甚麼就點甚麼,即是說這一場採訪,由食客做導演。剛過去的3月18日,小樺和花苑在維園帶領遊行路線,誓保將快要清拆重建的利東街、嘉咸街及皇后碼頭統統走一遍,表現激動;可是為一餐飯,她們卻苦思良久,「我哋其實係小女人,淨係識分抵唔抵食咋喎!」3個女生聽了侍應推介,終於揀出5道菜,記者暗自抹了好幾十把冷汗。從室內設計到餐單組合,餐廳都從簡單材料中發掘新趣,這點被3名女生吃出來了!
來到餐廳,郭詩詠即說:「米舖賣生米,但餐廳供應煮熟的食物。米舖變餐廳,整件事本身很有趣。」老闆Frank則由「買生米的客人」變成「賣熟飯的主人」,「米舖原本由兩兄弟看店,去年7月他們要退休,開始執東西,我便請他們把地方租給我,我很喜歡這裏,因為充滿了人的味道。」米舖位處的唐樓是戰前建築,起碼有70年歷史。
1.五個字電話柱
Frank愛米舖的舊:「這根柱子上面的電話號碼只有5個字!」現在的有8個字,從中間缺失的3個字,可推敲有幾十年歷史。而屋宇署指柱的面積超出規定範圍,佔用行人空間,要把它拆掉,他堅持不拆,但屋宇署莫名其妙地妥協了。跟女生們提起這一段,大家反應激動,「呢個位咁窄,企到隻貓咋喎!點會阻到人呀?」
2.運米鐵架
餐廳有一團長方形舊鐵架從牆而出,原來是運米工具。米舖員工把米吊起,從這頭送到另一端,「鐵架原本很大,我怕客人爬架,所以保留部份。」Frank笑說。
清拆天星途中,有人建議政府原址保留部份組件,以記載天星曾經在此存在過,小樺說:「政府做不到的事,小店反而做到了,生銹鐵架襯在新淨牆上,看起來九唔搭八,卻出現一種不協調的美感。」
3.牆上舊戲
餐廳以流動影像代替牆紙,營造懷舊氣氛。Frank指在牆上放電影是「空間小法術」,郭詩詠也大讚設計巧妙:「光影流轉代替燈光效果,隨時轉換,食客可感受到不同氣氛。」Frank準備將放映名單上載至網站,圖中播放的是1953年的《MHulot'sHoliday》。
4.舊飛機燈及掛飾
鄧小樺欣賞餐廳的低調懷舊:「有見過一些店舖以古董作擺設,會擺到好Obvious,一定要俾你見到咁。」Bricolage62裝飾不花巧,卻原來全部有出處。吧枱一列燈來自ArtDeco時期,屬真品;天花上另有一盞燈拆自舊客機,旁邊又有文革藝術海報,融新入舊,混雜拼貼,並存而不突兀,是餐廳設計巧妙之處。
簇新之味
MushroomSalad$57
沙律採用新鮮菌類,灑上香脆麵包糠,雞髀菇豐盈飽滿,幾個女生幾下掃清。
Meatballs&Mash$88
小樺點的肉丸是她口中「到西餐廳才會吃到的菜式」,肉丸混合牛及豬肉,加乳酪及芝士粉調味,入口有茄香,較中式肉丸亁身。伴碟火箭菜用橄欖油及檸檬汁醃過,與味濃的肉丸及薯茸造成對比。
懷舊之味
RoastedCornishHen$118
棄用香港人吃慣的春雞,轉用野雞,雞味突出。郭詩詠則埋頭吃伴碟的PearlOnion,「似洋葱同蒜頭混合體,好好味。」大廚說PealOnion是貴價食材,將之煎至金黃,裏面的糖份會形成焦糖,口感及味道都很特別。
Pear&GorgonzolaPizza$78
她們最喜歡的菜式,芝士味香濃,最特別在其創新,「上面有梨同合桃,平時好少用嚟做Pizza餡料,第一次咁樣食,有『叮』一聲之感。」花苑說。餐廳大廚Joe指,餐廳選用中國合桃,全用人手剝殼,有獨特甜味。
Bricolage62
地址:中環荷李活道62號(25421991)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12nn-1am;星期日12nn-11pm
座位:1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