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當然不是今屆電影節最難看的電影,論虛張聲勢的乞人憎它斷斷不及《刺青》,講到粗枝大葉又遠遠比不上《性工作者十日談》,但我還是不得不權充小人指出,它的水準充其量只能入圍專為學生習作而設的「鮮浪潮」部份。主辦者將這些不夠班的低B片捧上神檯,說得好聽是胸襟廣闊,不客氣扯破臉皮,不外是一種白鴿眼的唯威慰,被內置的所謂明星效應牽着鼻子走,不管好醜悉數包納。為了粉飾太平製造熱鬧(藉口是走向群眾),不惜降低選片原則(宣傳號稱包羅萬有),結果方向完全迷失,借影迷嘉年華為名,慫恿群魔亂舞。就連《情迷戇豬男》這種基本上好看的韓劇式商業片,也沒有必要請來趁墟吧,將個場搞到似超市,起碼要去到city'super的格局才算不失禮,親民親到惠康的層次,不如露天擺豬肉檔。
推舉這三部由華人導演的影片作「反面」教材,只有具嚴重自毀傾向的蠢人才會幹,自以為大公無私的護航者太容易以「主觀」甚至「偏見」的大帽子作鎮壓工具,簡直自討苦吃。尤其是《刺青》,因為是部女同志電影──來自男界的任何批評,都明正言順被歸類作性別歧視,由不識時務的男同志發聲,通常還罪加一等。坊間將基佬列為女人最佳閨中密友的時候,向來不把女同志當女人,他們要你相信,男色愛好者是女女族的死敵。邏輯十分奇特,大意是「既然他們只喜歡同性,表示他們討厭異性,特別是喜歡同性的異性」。我一直搞不清這條方程式如何運作,只覺得是一撮變態直男的陰謀,因為懷有極端恐懼,以似是而非的惡劣數學離間分化男女同志的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