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將時間撥到89年10月,孭起背囊坐上時光機,由赤鱲角機場飛回擠迫的啓德年代。那年,前港督衛奕信拋出造價逾1,700億元的玫瑰園計劃,引起中方不滿;98年7月,赤鱲角新機場終於啓用,但初期亂成一團;07年今天,本港航機升降量屢創新高,更要研究興建第三條跑道。
啓德時期學師入行的馮志亮,伴隨機場變遷和航空業的發展,今天他已是國泰少數的華人機長之一,「當年選址好困難,這個新機場得來不易。」機長馮志亮這次充當領航員,和我們細味機場的當年、今日。 記者:譚暉
第1站 後啓德時代
全球熱爆的背囊友聖經《LonelyPlanet》,創辦人TonyWheeler曾經半開玩笑說過,香港除了重慶大廈的咖喱味令人懷念之外,啓德機場更令他印象尤深,只因為飛機降落時像墜機一樣。
以前搭飛機,着陸啓德機場時低見密麻麻的九龍城唐樓,驚險度滿分、我們的麻木度也滿分。「啓德是全世界最難降落的機場之一,難在技術要求好高,由九龍仔落跑道,一定要人手控制、不能靠儀器着陸。」馮志亮說,90年代的啓德,由於只有一條跑道,容量已接近飽和,「形容啓德,一個字:忙」。
機場捲入政治風波,是89年的事。六四之後,前港督衛奕信在同年10月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給香港一個很貴的玫瑰園,包括興建新機場及一系列配套工程,中方不滿安排會對未來特區政府造成財務負擔……
像大部份香港人一樣,馮志亮沒有太在意沉悶的中英爭拗,那時他努力實現當機師的夢想,幾經努力,終於在91年入職國泰二副機長、94年升做副機師。啓德是他學師之地,他笑說,啓德的挑戰最宜用來操練技術,「當時機場太繁忙,我們經常要在啓德上空兜圈盤旋,排隊等降落」。
第2站 一夜搬遷
花了1,553億元、建於1,248公頃人工島上的赤鱲角新機場,在98年7月1日落成,開幕禮邀得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7月5日啓德最後運作、7月6日完成一夜搬遷,新機場啓用。
那時馮志亮已是資深機師,「當時對舊機場都有少少依依不捨,話晒啓德是學師地方。不過,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無改變就無進步。」他說,當年不少市民湧到啓德影相留念,好不熱鬧;但機場一搬,煩囂的九龍城瞬間變得一片寂靜,滿街食肆不是拍烏蠅就是結業。
機場一搬,卻先搬出一個國際笑話:行李失蹤、航班指示牌資料錯誤、機場大樓無水無電。馮志亮當時剛巧飛了去外埠,回港時在高空下望赤鱲角新機場,坦言感覺陌生,「抵埗之後點樣行都不太清楚」。但他說,香港沒幾處地方適合起新機場,當年選址的確頗費心思;整體來說,要飛,新機場就比舊機場容易多了。旅客們聽到機長這話,當然也安心多了。
第3站 擴展、再起飛
今年4月5日復活節長假期之始,機場刷新單日破紀錄的891班航班升降,加上廉價航空湧現,搭飛機較10年前更普及。05年升做機長、42歲的馮志亮笑說,自己中三時才初嘗坐飛機滋味,他的子女在5歲時已坐飛機外遊了,「社會經濟增長,機票也比較容易負擔」。
機場二號客運大樓剛啓用、機管局又正研究第三條跑道。談到未來,他說空中交通只會更繁忙。但談到會否更多人投訴噪音,他說,「對不起,這問題不說了。」
回歸10年倒數7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