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殮房因人為疏忽,錯誤發放屍體。該院將兩名分別姓王及姓周的年邁死者存放在同一冷藏屍格,王家上月底認領遺體時,殮房助理沒核對清楚死者身上的手帶及腳上標籤的姓名及身份證號碼,錯誤發放姓周的屍體;直至昨日周家領取遺體時,才揭發事件。不過,至親的遺體早已被火化,院方只能協助周家確認及領回骨灰,周家昨晚惟有忍痛舉行一個沒有至親遺體的喪禮。 記者:冼偉倫 陳沛冰 梁洵瑜
遺體不幸被錯誤發放的周偉雄,生前居於元朗,因心臟病上月23日在威院逝世,終年88歲。其兩名51歲及任職新界區女交通警的40多歲女兒及親屬,昨到威院領屍,赫然發現父親的遺體不見了,立即到醫院警崗報警,案件已交由沙田區重案組調查。周家要求威院立即取回至親骨灰、發出道歉信及賠償。
雖然至親遺體不在,但周家昨晚按原定安排,在九龍殯儀館2樓其中一個靈堂設靈,以道教儀式舉行喪禮,靈堂掛上周偉雄遺照,暫未知周偉雄會否今日出殯。周家謝絕採訪。
職員沒有核實屍體身份
事件中另一名死者王×鴻,終年77歲,上月10日在威院去世,隨即被移送殮房;約半個月後周偉雄去世,由於該院殮房擠迫,職員按一貫做法,將兩人遺體放在同一個冷藏屍格。
王×鴻的年邁太太認領遺體時,一名男殮房助理先核對屍格上王先生的姓名及身份證號碼,再拉開屍格,但他只核對遺體上手帶及戴在腳上的標籤的姓名,沒有核對手帶及標籤上的身份證號碼,兩名死者姓名的英文拼音,三個字中最後一個字相同。王老太確認丈夫遺體後,取走遺體,翌日火化。
威院行政總監馮康表示,已聯絡雙方家屬解釋事件及再三道歉,王姓死者的遺體仍在威院殮房,院方會協助周家確認及領回周偉雄的骨灰。威院發言人補充,目前周偉雄的骨灰仍未交回周家,需待進一步確實,因警方已介入事件,需等待警方意見。該院答應為周家支付殮葬費。
政府要求月內提交報告
馮康續稱,每名死者身上的手帶及腳上標籤,包裹死者的膠袋均附有死者的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碼及性別,冷藏屍格上附有死者的姓名及身份證號碼。醫管局發放遺體的指引,要求員工必須正確記錄及反覆核對手帶、腳上標籤及認領遺體證明書的個人資料。威院共有五名殮房助理,失職員工屬醫管局員工,有兩年經驗,工作勤力謹慎,今次是一時疏忽,沒完全跟足程序。
馮康承認,威院開院至今殮房設施擠迫,兩具遺體放在同一屍格的情況一直存在,增加出錯風險,但不可作為出錯藉口。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表示十分關注事件,已要求醫管局深入調查事件,一個月內提交報告,交代改善措施,檢視有否涉及制度和程序上的漏洞,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
殯儀業商會理事長劉傑仁認為,今次領錯屍主因是殮房助理沒有依足程序核對死者身份,死者家屬認屍時或因中國人忌諱,沒看清楚遺體就了事。醫院殮房出錯的機會一向較公眾殮房低,因死者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並有家屬跟進後事,無人認領的屍體已交到公眾殮房處理。
「交咁多稅死咗竟要孖鋪」
劉傑仁提醒家屬認屍時絕不可以馬虎,必須看清楚遺體面容,即使冷藏太久有少許變形,「但變極都有個樣,唔會認唔出」;意外或跳樓死亡,可能要靠死者特徵,例如胎記或金牙。
雖然威院聲稱將兩具遺體平放一個屍格,但有醫管局殮房員工透露,醫院殮房經常爆滿,質疑有否屍叠屍。行內有「肥佬盤」及「窄盤」之分,前者給予擺放二、三百磅的死者,或放兩具遺體,但若屍體太多,連窄盤都會放兩具遺體。他批評本港的殮葬服務不足,特首及各官員責無旁貸,「死前交咁多稅,死咗之後竟然要孖鋪」。
威院發錯遺體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