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7歲,無知少女遇上比電影《門徒》裏的古天樂更壞的道友,閃電同居、生仔;從此命途比戲內的張靜初更坎坷。大仔四肢痙攣,毒爸爸常在家裏「開餐」,二仔、三仔拾起針筒當水槍玩耍。她,夜夜在舞廳、骨場賺錢養家。直到紙醉金迷的神話破滅,她每況愈下。幸得長子家龍的啓發,令未婚媽媽趙美玲成為出色的起居照顧員。 記者:雷子樂
現年48歲的趙美玲說,17歲同居、18歲生仔,20多歲淪落風塵,「當時生仔係想鼓勵佢(前男友)改過」。家龍呱呱墜地,四肢痙攣,初為人母的她腦海一片空白。兒子入住宿舍,社工游說她接受援助。她死硬頸,堅持自食其力,哪管是皮肉錢,「返幾日就賺兩、三千,賺夠就返屋企湊細路」。
家裏男人死性不改
苦媽媽拋頭露面,家裏的男人卻死性不改,「冇錢買白粉,就拖住兩個細嘅嚟問我攞!」25歲,她終於死心。歡場這口飯也越來越難嚥下,越南的、泰國的、內地的舞女紛紛殺到,「喺裏面做到幾十蚊就有交易,做到好核突,自己都接受唔到!」轉行做酒樓,沒太大障礙。
回歸後經濟一落千丈,美玲由做酒樓,變成清潔工,到後來飯碗不保,要領綜援度日。這刻她徹底崩潰,得了焦慮症。多年被忽略的家龍,成為她的救星。她報讀了基督教女青年會的「起居照顧員再培訓課程」,向他請教服務意見。「佢都鍾意返屋企我同佢沖涼,因為冇咁『求其』,餵佢食嘢會問吓佢係咪太快?照顧患病老人家一樣」。
家龍自幼長住宿舍,每年最盼望中秋,在月下與媽媽和弟弟吃月餅團圓。直至他16歲,母子才正式一起生活。家龍說話要靠電腦輔助,或以眼神交流。28歲的他,每年7.1也堅持「上街」,去年霍金訪港,有幸獲即場提問,人稱他做「香港霍金」。
提起兒子遊行,政見「保守」的媽媽說:「香港始終係大陸㗎!」家龍別個臉跟她對望,張開嘴大叫「呀!呀!」搖頭抗議。
這幾年,美玲修讀了急救證書、物理治療助理、剪髮課程,獲得06至07年度「尤德爵士紀念基金──在職人士自我增值獎」。
話你知:基金鼓勵在職者進修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於2000年成立,目的是鼓勵在職人士進修,培養終身學習的精神。06-07年度共有四人獲獎,每人可獲得5,000元現金獎勵。
該獎項的得獎者必須完成全日制再培訓課程,以及受聘於相關行業六個月或以上。此外,他們亦須獲僱主推薦和提名;課程出席率、學習態度,以至參與性等,也計算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