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徐悲鴻的油畫《放下你的鞭子》以7,200萬破紀錄成交,除因畫工精湛,背後還融了歷史意味而顯得珍貴。作為收藏家,搜羅跟歷史有關的也特別馨香。香港被英國統治的99年都由駐港英軍啹喀兵駐守。回歸後啹喀兵被解放軍取代,一些狂迷便收集了他們的軍用品作為歷史的見證。
記者:黃潔蓮 攝影:楊錦文、陳陶鈞
過千藏品 儼如軍事博物館
收藏迷大都慨歎屋企面積太小,故近年流行起迷你倉來。而Victor和Henry更誇張,小時候到夜冷店找軍用物資去露營時用,因質優實用而漸對英軍物品產生興趣,30年來不斷收集,儲到一屋都是,兩年前索性在石崗月花4千多元租了個5千平方呎的大屋,由花園至大廳及半露天的倉庫,存放了過千件駐港英軍曾使用過的物品,衣服、襟章,甚至是車,儼如一個軍事博物館。Victor和Henry尤好殖民地時期駐港英軍的物資,「英軍制服及軍容非常講究,每個部隊的制服都有特色,一套衫由鈕扣、臂章、襟章、肩章、領章都有不同設計……況且駐港英軍毋須打仗,物資保留得最好,有些收集品好似新的一樣。」Victor續稱,每件英軍物品都會印有或刻有像雞爪的「↑」標誌,就是所謂的真品認證。加上自97年香港回歸中國,目前的啹喀兵團只剩下一隊還在英國,這些昔日具殖民地色彩的物品更顯珍貴。
緣起民安隊 廢物利用成就營地
駐港英軍不用參加戰役,經常參與社會服務和在山區演習訓練,那年代的英軍不像現在駐港的解放軍那麼神秘,他們都說曾參加過駐港英軍及解放軍的開放日,前者用軍用的野外烹調工具,煮那啹喀兵的家鄉咖喱羊肉,比起後者的外賣發泡膠盒食物更具特色。
Victor和Henry都生於60年代,那年代小孩除了通山跑,基本上沒甚麼娛樂。Victor說:「父母怕子女學壞,經濟環境不佳的都會叫子女參加由政府資助的民安隊,學費、膳食全免,是當時的免費娛樂。」得到的豈止是免費食和玩,還因連串軍訓學習求生技能及紀律。
這個私家「軍營」除收藏外,亦是供親友度假的好地方,暗地裏還是個宣揚環保的基地。Henry是工程師,擅長廢物利用,除能把只剩骸骨的電單車變為軍用電單車外,像他這間大屋之前是個雞場,經他改裝後雞場變成一個槍房、飯廳及酒吧。園內的枯井變成戰壕,若要搞BBQ聚會,蓋塊板就變成Buffet枱。屋內的展示櫃,也是他從人家棄置的展覽用櫃台拾回來的……Henry抱着不要浪費的精神:「軍用品是堅固耐用的東西,你看一些衣服雖有幾十年歷史,但仍然新淨,這是為上戰場有實際需要而設的。」
二次大戰情景迷
相對Victor與Henry的大堆頭,Joe對軍事的迷戀就「慳位」得多。Joe自2000年始鍾情1:35的軍事模型,尤其是二戰德軍的戰車與戰事情景,目前已有超過1千盒模型。除佔據家中每一角落,還把模型佔據公司九成的儲物櫃,認真誇張。Joe讀美術出身,從事設計工作,「砌軍事模型最考耐性,我也怕自己會『爛尾』,所以砌的模型最大也是一平方呎左右。而且要看很多參考書,哪一場戰役用哪款車、哪款槍都要了解,這才像真。」他偏愛砌情景,就是一種對情感的表達,因為就算砌同一架戰車,加上不同情景又是一個不同的故事。Joe身為香港模型聯盟軍事版的版主,籌辦第一屆中港台網上AFV比例模型大賽,目的就是要推廣軍事模型。
解放軍軍服展
回歸10年,老實說我對駐守香港的解放軍認識實在有限,這次在奧海城2期的展覽,一次過展出逾20套海陸空三軍的制服,至少令我對他們的印象深刻了一點。
《解放軍藝術團表演暨軍服展》
日期:即日至4月15日
地點:奧海城2期商場地下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