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不會私有化工銀亞洲

工行不會私有化工銀亞洲

【本報訊】上周公布上市後首份業績的工商銀行(1398),其董事長姜建清昨日來港與證券界及傳媒會晤,過去4年工行利潤均獲逾三成增長,他期望盡量「拉長」利潤快速增長的周期。但他拒評今年增長能否超越去年31.2%的增幅。
姜建清表示,未來盈利增長引擎來自零售銀行、中間業務,及透過與策略股東高盛合作,重點拓展包括自營及代客買賣的資金業務收益,並計劃開發人民幣利率及滙率衍生工具,配合因人民幣滙率變動,客戶對規避風險的龐大需求。

上市集資額已折回人民幣

另外,他又明確表示,「不準備私有化」旗下工銀亞洲(349),並會視為重要的海外旗艦,進一步發展兩行特別是零售業務的合作。
去年度工行派息率達59.6%,遠勝招股書的承諾,至於今後會否維持近六成水平,姜建清指,近年該行資本金充足,補充資本金的需要不大,故董事會作出考慮時,將盡量「讓大家(股東)分享工行成長的好處」。招股書披露,今明年度擬定的派息率介乎45%至60%,是內地銀行股中最高的一家。
工行持有75%股權的投資銀行工商東亞,亦是未來發展焦點,對市場傳聞工行擬重組工商東亞,將證券業務注入工銀亞洲,他只說正進行不同分析,機構重叠部份會作出調整,但暫「無可奉告」。至於工商東亞會否申請進入內地一二級證券市場的牌照,他表示在符合法規下,會爭取投行獲得更大發展。
去年工行外滙及外滙產品錄得13.29億元人民幣虧損,姜建清指出,當中已包括去年上市後,集資額全部折回人民幣涉及的滙率損失,但由於該行在外滙資金交易及投資,獲得的回報率抵銷有關損失,故淨額計算後並無損失,截至去年底工行外滙持倉淨額為67億美元,今年首季已降至32億美元。
儘管去年該行需要關注貸款餘額增加8.8%,但他補充,當中位列風險變化最高的「關注3」類別,僅佔貸款餘額1.4%,比率不高,該行撥備亦是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