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後已 - 陶傑

死而後已 - 陶傑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兩千年的古訓,今日仍然是一張忠貞的百搭詞彙,閃閃生光。
「鞠躬盡瘁」就是打工仔把手上的工夫交足貨,最後一滴汁都榨出來。今天華爾街的跨國基金投資經理,年薪三數百萬美金加花紅,不可以混日子,也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死而後已」,就很莫名其妙了,特首任期五年,美國總統任期四年,連任一次,最多幹八年。一任四年,只許連任一次,就是不想你「死而後已」,任期滿了,像克林頓,拍拍屁股下台,講學賺美金,開始第二事業。
人人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年輕人還要不要上位?這句諸葛亮的遺言,為兩千年來無數的宮廷保守派垂簾聽政,迷戀權力,阻礙開放進步,提供了一個哭哭啼啼的偽道德理據。
這句話之不理性,在於忽略了從「鞠躬盡瘁」,到「死而後已」之間,人有一個衰老的階段,手握大權的君主,往往越老越多疑,越老越頑固,越老越老人癡呆柏金遜,卻又越老越野參靈芝虎鞭偉哥地續命延年。他越鞠躬盡瘁,越是他統治的這個民族的悲劇,越「死而後已」,他掌管的那個國家就越成為爛攤,到他的兒子繼位,也是抱着這個八字的金句欺騙天下。
「鞠躬盡瘁」適用於打工,「死而後已」只能適用於愛情,不可適用權力。甚至,愛情陷得太深,這一生用不完,下一輩子還要跟他在一起,死而後已,還嫌不夠刻骨。一個領袖要「死而後已」,是全民的壞消息,他一臉嚴肅,眼帶淚水,他的品格相當高尚,他的誠意不必懷疑,但是人是會變的,根據法律,連任一次,請你下台吧,以後釣魚種花,長命百歲,是閣下的福氣,也是社會的寬慰。
哈佛MBA課程,是沒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句的。「任重」也不一定「道遠」,許多終身職位取消了,代之以短約,兩年沒有成績,請君滾蛋,殘酷嗎?不,至少不婆媽,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比諸葛亮那時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