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於今日至13日走訪南韓和日本兩國,溫總選擇中韓建交15周年,並將07年定為「中韓交流年」,以及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訪問亞洲兩大鄰國,意義重大。
中韓關係自建交以來一直保持良好,近年在貿易及旅遊交流上更顯得緊密,中國是南韓最大貿易夥伴,06年貿易額高達1,300億(美元.下同),遠超日本;南韓企業在中國直接投資去年亦創下35億歷來最高數字,約佔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足見經貿關係之密切。往來頻繁,除優勢互補外,不難牽引互相「傾慕」──韓流(韓劇)襲中和漢風(學中文)吹韓是近年兩國民間「火」得可以的熱浪。
中韓都有一段曾受日本蹂躪過的歷史,故槍口同向。然則寃寃相報何時了?日本若能吸取教訓,並以德國為鏡,領導層能具政治智慧及眼光,並拿出胸襟來面對,不難化怨氣(干戈)為玉帛。
溫總理稱這次造訪是「融冰之旅」,其實這「冰」早已在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甫上台13日便前所未有地第一個先走訪中國時已「融」得七七八八了。跟住雙方中高層幹部頻頻互相接洽,直到上月29日在東京舉行的中日第七輪東海問題會談,相信已奠下這次溫總訪問合作談判基礎。月初中央電視台為安倍晉三進行的專訪安排在日本大富電視頻道播出,配合4日溫總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多家日本傳媒採訪造勢,幾可斷定春天櫻花正迎接溫總理到訪,又何冰之有?既然寒冬已過,溫總此行重要使命是與日本落實所謂「戰略互惠」並將其具體化,全力發揮穩定全球經濟作用,為亞洲的崛起作出努力和貢獻。這是歷史必然潮流,還記得溫總贈安倍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