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保團體長春社昨日首次打破與原居民的隔膜,動員約100名義工攀上河上鄉風水林舉行植樹日,栽種多個原生品種樹苗,協助原居民修復早前被山火燒毀的風水林。
參加植樹日的義工無分男女老少,每人獲分配幾株樹苗,親手把原生品種的櫟樹、楠樹、本地葡萄等樹苗栽種在每個土洞內。
河上鄉村代表侯志強昨與村中父老、部份村民與義工一起參加植樹日。他指着附近山墳說:「隔兩三年,就有人拜山唔小心留下火種,幾年前一場山火,連村後嘅風水林都燒晒咁滯。睇落去好似條龍脈斷咗一截,喺風水林種番啲樹,村民都住得舒服啲。」
冬天擋風夏天遮陰
在河上鄉土生土長的長春社副主席侯智恆說,年幼時最愛到風水林後山,採摘荔枝和龍眼等果樹。河上鄉立村有六百多年歷史,正如其他原居民一樣,立村選址多依山向南,再在山後的原生林區,加種有經濟價值的果樹,形成日後的風水林。他解釋風水林有空氣調節作用,冬天北風從後山吹來,被風水林阻擋,免居民受寒風吹襲;而夏季時風水林同樣有遮蔭作用,避免村民受酷熱煎熬。
長春社獲政府「可持續發展基金」撥款資助,推行「塱原可持續發展計劃」,河上鄉與塱原同屬一個社區。長春社舉辦多種不同的活動,組織當地原居民,共同參與及改善當地社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