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TOO:同志導演要令直的也感動

TATTOO:同志導演要令直的也感動

同性戀電影漸走進主流行列,《刺青》就找來大眾偶像派的楊丞琳與梁洛施來演出。然而傳媒仍繼續以此標榜,執着一兩場的女同志床上戲。性愛本是人的天性,落在同性身上,觀眾就總愛帶着「觀摩大觀園」的心態看下去。另一邊廂,搞同志電影會也成風,這是自我標籤?何時才可使人信服《刺青》導演周美玲口中的「同性戀其實也是一件自然的事」?
記者:梁俊鵬
攝影:楊錦文

打破lesbian的定型

街上蓄着「箭豬頭」的女生,眾人也會異口同聲地說她是TB。周美玲就立時指出女同性戀其實跟普通女生沒兩樣,故此她在設計梁洛施的形象時就要打破這個刻板的形象:「我只是要Isabella看起來酷酷的,長頭髮也不用剪掉。可是兩個女孩的形象又不能太過相像。所以Isabella穿的是長褲不是裙,鞋子是Dr.Martens的,頭髮也不能燙。」本身也是lesbian的周美玲,也坦言說身邊的朋友也沒太多的「男仔頭」,「女生就是有男生永遠追不到的美。」至於楊丞琳,就可以繼續其可愛造型亮相。「其實她也十分認真看待這套電影,拍攝之前她就把一套美國的女同性戀電視劇全看一遍,就走來嚷着要跟我討論,可是我自己也只是看了幾集……」角色總算沒選錯。

■彼岸花是紋身以外另一個電影的icon。長葉時,花會凋謝,花葉永不相見的悲戀象徵着二人之間的感情。

手拖手上戲院

同性戀電影,絕不單是拍給同性戀者看的。「最想令straight的也感動」是周美玲的由衷話,故她非常欣賞李安導演的《斷背山》:「最緊要是導演本身不要覺得同性戀很煩,又要爭取甚麼人權……李安就有這個同情心,欣賞到同性戀的愛也很美,故拍出來無論任何人都會感動。我也以此作目標。」還有一個目標,就是她希望女同志們可以手拖手上戲院看《刺青》:「其他關於同性戀的電影,如《盛夏光年》的影碟都大賣。可是lesbian都只在家看影碟,今次希望能打破這個魔咒,令她們走上街去。」

■周美玲(右)跟香港女同性戀組織的成員漫談。

同性戀風向變

《刺青》也不在說教,「台灣很多藝人,像利菁是變性人,蔡康永也是gay,可是fans很多。」她又記起一次與梁洛施到台灣一高中演講,便知風氣已轉:「當時我問誰贊成同性戀是正常的就舉手,結果整個禮堂只一人沒舉手。」
有不少人討論,周美玲拍成這套電影,是受其之前拍攝的紀錄片所影響,因為她總愛鑽到社會的邊緣人當中,「修讀哲學系令我不停追求生命的道理。這群人只是被稱為『邊緣人』,實際上這些所謂道德是非界限性的,同性戀也只是愛情的對象不同,跟道德無關。」

■楊丞琳演webgirl的現場,是全套電影布置得最有可愛教主風格的場景。輕露香肩更是引死人。

■電影有不少洋娃娃登場,而且都有刺青,恰巧與楊的造型相似。

■綠色頭也與洋娃娃同出一轍,楊就戴着這個假髮向梁示愛。

經典lesbian華語片

張之亮的《自梳》是部意識形態上最「正確」的女同志電影,自梳女楊采妮與劉嘉玲兩女相愛的劇情換了一男一女也同樣自然。

麥婉欣的《蝴蝶》將感情小故事融入政治運動的大背景中已不是第一次,一段同性戀婚外情,與六四事件緊扣着。

難忘《心動》小柔(梁詠琪飾)的同學陳莉(莫文蔚飾)向她示愛。張艾嘉以導演身份介入敍事中,似在暗示小柔就是她。

刺青女全身8個紋身

「女同性戀中總有一方作極度剛陽打扮」只是社會對其的標籤手法,為了方便將其與「正常人」分化,事實上又不盡是如此。周美玲也執着同樣的想法,所以梁洛施還留着一把秀長直髮。眼前的阿Wing毫無顧忌地承認自己是lesbian。她皮膚較黝黑外,言談舉止也沒有典型的粗聲粗氣行為。直至她開始展露其身上8個大小不同的紋身,而且皆由女紋身師操刀,她與《刺青》故事的相同之處莫非就在此?
事實並不然,阿Wing一向視紋身為一個「不能倉卒的決定」,她只是獨愛某幾位女紋身師的手藝罷了。在一般人的眼中,有人會當紋身是「愛的標記」,例如刻上自己喜歡的人的名字,阿Wing卻從沒為過他人而去紋身,即使是自己的摯愛:「之前人們紋身的心態是在種種早已畫好的圖案中揀選,用『想自己變成別人心目中的甚麼』來作準則。現在,人們就會以自我為中心,我希望是怎樣,就怎樣,紋身是用來fit自己,不是fit他人的東西。」就是如此,阿Wing每次紋身前心中早已有個構想,紋身師傅就必須了解她的想法,才用藝術的手段表現出來。阿Wing第一個紋身就在5年前開始印在她的肌膚上,是一條美人魚,原因很多:「我是水瓶座,我又愛女人,我又愛自己。」或許女人就是最了解女人,阿Wing也不厭其煩地走訪三藩市找罕有的女紋身師傅。
本身從事金融業的她,慣穿OL裝,紋身就是斯文中的野性。但她漸覺社會對紋身的歧視已褪色不少:「現在可視之為潮流,但當然也不能太過份。」

■阿Wing說從未為一個紋身而後悔。

■若不是刻意展示,都不會留意到她身上共有8個紋身。最多還是背面頸部位置會露出馬腳。

■腳上的閃電是終生流行的圖案,「刻戀人的名字很笨,換了畫怎辦?」手腕就紋了隱約曖昧的肉色皇冠,若紋身的技術不好,血流多了顏色也會隨之而變。

周美玲,69年生於台灣基隆。92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當過記者,故對社會的邊緣人士特別關心。後來轉作獨立製片導演,以紀錄片為主。與攝影師劉芸後(HohoLiu)是一對同志戀人。她編劇、導演皆有豐富經驗,作品包括用DV拍成的短片《身體影片》獲邀參與10多個國際影展、講同志酒吧的《私角落》、走遍台灣採訪居民的《極端寶島》及第一套劇情長片《艷光四射歌舞團》。《刺青》是其第二套劇情長片。

■二人都敢於承認同志身份,導演周美玲(左)執導的《刺青》後天上畫,現實版就有滿是紋身的阿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