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團宣布,以現金4.273億美元(33.3億港元)收購台灣華僑銀行(下稱僑銀)全部股權,每股作價新台幣11.8元(2.7818港元),較僑銀上周三收市價有4.9%溢價。花旗計劃整合台灣花旗及華僑銀行,兩者合併後共有總資產228億美元(約1778億港元),即時取代渣打集團(2888)成為台灣最大外資銀行,亦是台灣當地第13大銀行。
【本報訊】據了解,花旗已私下代僑銀承受未攤銷呆壞賬損失近60億元新台幣,因此花旗為這宗收購付出的總代價為200億元新台幣(約47.14億港元)。
僑銀主要大股東之一寶來集團總裁白文正私下表示:「以僑銀現有狀況,要完全脫胎換骨,至少要從目前資本額119.4億元新台幣,增資至300億元新台幣。」外界以此推估,花旗如果要讓僑銀徹底改頭換面,投入資金至少要超過200億元新台幣。
花旗為管理權願出高價
僑銀業績未算理想,06年首三季更錄得5.1億元新台幣(1.2億港元)虧損,但路透社引述野村證券分析員指出,花旗收購僑銀的作價,相當於2007年賬面值3倍,反映花旗急於達成收購,原因可能是僑銀是唯一願意放棄管理權的台灣銀行。
花旗預期交易今年下半年完成,預期第一年開始獲利。花旗在台灣現時只有11家分行,收購完成後,分行數目將大增5倍至66家,不過仍較合併新竹商銀後的台灣渣打銀行(86家)少。花旗將成立一家新附屬公司接收僑銀的業務,並會專注發展財富管理和信用卡。
花旗指出,已經取得寶來證券、遠雄人壽及寶碩科技同意,於6月15日舉行的僑銀股東會上同意這宗收購。彭博資訊引述花旗台灣區總裁利明獻說,花旗已經取得29%僑銀股東同意有關收購。
收購消息公布後,僑銀股價升2.2%至11.5元新台幣,但仍較收購價低。僑銀日後將會撤銷上市地位,並向員工提供一年期工作權保障。這宗收購是繼收購廣發行、日興證券後,花旗近期在亞洲區內第三宗收購。
僑銀與台灣花旗小檔案
僑銀
成立年份:1961年
資產總額(2006年第3季止):663億港元
台灣分行總數:55家
員工數目:2200人
附註:與花旗合併後資產規模達228億美元,分行達66家,成為台灣第13大銀行
花旗銀行(台灣)
成立年份:1965年
資產總額(2006年第3季止):1115.4億港元
台灣分行總數:11家
員工數目:約3200人
附註:花旗集團目前在台灣相關企業包括台灣大來國際信用卡公司、花旗保險代理、花旗產物保險、花旗證券投資顧問、台灣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等;收購華僑銀行後成為台灣最大外資銀行
資料來源:僑銀、花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