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士們返工,很多都是拿個名牌手袋,或是裝着手提電腦的公事包,但早於60、70年代,女性原來多是提着飯壺上班的。當年香港製造業興旺,工廠林立,形成了工廠妹的獨特階層。在今晚薛家燕主持的《光影流情》中,大家便可透過林鳳主演的《工廠少爺》、陳寶珠主演的《郎如春日風》及呂有慧主演的《江湖小子》等電影和劇集,了解到昔日工廠妹的艱苦歲月。
中國傳統重男輕女,60年代,女性學歷普遍不高,加上沒有一技傍身,在沒有選擇情況下,只好到工廠謀生,當年不少電影和電視劇,便反映了當年女性在工廠打工情況,如林鳳主演的《工廠少爺》、陳寶珠主演的《郎如春日風》、南紅主演的《青春玫瑰》、呂有慧主演的《江湖小子》及程可為主演的《女人三十》等等。
拎手巾仔有原因
雖然過往電影中,好姨薛家燕多是扮演純情學生妹或千金小姐,但對於當年工廠妹形象打扮,她也頗有研究,她說:「首先講吓個頭,髮尾啱啱到膊頭,一般嚟講工廠妹都唔會留長頭髮,方便工作嘛!佢哋大部份都着傳統嘅短衫,60年代社會唔富裕,即使女仔都唔會太考究着乜嘢衫返工。仲有,佢哋好興拎住條手巾仔,為乜?唔係貪靚,係以前廠房一定冇冷氣,好似紗廠咁,又焗又熱,唔帶條手巾仔抹汗點得呀!」
好姨表示,當年在製衣廠做工的工廠妹,日賺三至四元,返工時間朝8晚7,非但一個星期返足七日沒有假期,而且更連工作期間想去洗手間,也要得科文(由英文foreman直譯過來,即領班或管工)同意,就算有病也不敢請假,免被扣勤工獎。好姨說:「以前周街都有招聘女工嘅街招,佢哋通常以『工價高、環境好、勤工獎、福利好』嚟吸引人嚟返工!勤工獎係四大吸引條件之一,當時每個月出一次,約莫相等於一日工資。」
為了慳錢,工廠妹通常會帶飯開工,除銻飯壺外,60年代搪瓷飯壺也相當盛行,到70年代則流行膠飯壺,內裏面通常是水銀膽,雖然保暖,但使用時要份外小心翼翼,否則一跌落地便會碎。好姨又說:「工廠妹社會地位唔高,俾人蝦惟有啞忍,有啲勤力嘅女工放工之後就會去進修吓,半工讀嚟改善生活。」
自強不息爭平等
此外,節目中還會提到70年代女性如何獨立自主,爭取男女平等,如經典劇集《強人》中的李司棋和《家變》中的汪明荃,便是當年最佳例證。
撰文:戴彩煥
《光影流情》之《女人世界》將於今晚11時05分翡翠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