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中日關係因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多次參拜靖國神社而陷入僵局。安倍晉三去年十月訪華,達成「破冰之旅」;中國總理溫家寶將於本月十一至十三日回訪日本,則可視為融冰之旅。兩國對此次訪問期望甚殷,但問題顯非如此簡單。
中國正多方配合,希望溫家寶此行成功。例如安倍早前拒絕承認「慰安婦」存在,就連美國亦不滿安倍此言論。然而,向來對歷史罪行極敏感的中國政府,卻出奇地忍讓。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次數比小泉更多。但中國政府相信,中日雙方已達成默契:安倍在任首相期間不會參拜靖國。至於卸任後,正如一位中國官員說,安倍要住進神社也沒關係。
故此,中國的最低要求是:日本首相不可參拜靖國神社,至少不公開參拜。在這個基礎上,中國似乎決心與日本建立「策略夥伴」的關係,日本也心領神會。在極短時間內,雙方提出一系列廣泛議題,包括經濟及環保合作、解決東海領域糾紛的機制、以及加強雙方軍隊的溝通和互信等等。
溫家寶此行將確立中日在內閣層面討論經濟合作的機制。日本公司可參與競投中國的核電計劃及多條高速鐵路的部份工程。中國也希望借助日本公司的資金和技術,發展提升能源效益等環保工程。
東海領域爭議極為敏感。東海蘊藏大量石油和天然氣,日本曾建議劃定「中間線」,兩國各自在其經濟海域開發天然資源。中國不承認此界線,並已在橫跨中間線的氣田抽取天然氣。雙方剛結束第七輪邊界會談,初步同意應暫且放下爭議,共同開發資源,問題是應開發哪些海域。兩國亦考慮設立電話熱線,以便日本海上保安廳與中國海洋局加強溝通,協調搜救任務。
中日海軍亦部署建立類似電話熱線,防範意外碰撞釀成衝突。兩國國防部長正計劃互訪。《南風窗》周刊最近一篇評論指出,中日雙方長期存在邊界爭議,日本憂慮中國軍事擴張,是可以理解的──這與官方傳媒一貫的日本軍國主義復辟論有所不同。中國海軍正計劃於本年稍後官式訪問日本。
日方高度重視此次訪問,將邀請溫家寶在日本國會發表演說,並會晤明仁天皇、各界政治人物及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溫家寶也要求與學生和農民閒談。一位中國外交官員表示,溫家寶此行主要目的是展示中國對日本採取「新態度」。
不過,中國尋求改善中日關係須冒上政治風險。中國民間反日情緒正濃,兩年前更爆發反日示威浪潮。中國官方傳媒指今年是中日關係「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但與此同時,今年正值盧溝橋事變七十周年,十二月十三日則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一位人大代表最近提議,九一八應訂為「國恥日」,以誌念日軍侵華的慘痛記憶。中日關係的冰山正在融化,但歷史問題仍深埋在冰山下。
TheEconomistNewspaperLimited,London,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