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生存空間 與其他院校合作<br>教院協作課程無人讀

尋求生存空間 與其他院校合作
教院協作課程無人讀

【本報訊】被指一直遭教育統籌局「強迫」與中文大學合併的香港教育學院,近年不斷與其他院校尋求合作,開設協作學士課程,先後分別與中大、科技大學、城市大學、理工大學及嶺南大學進行深入協作,共開設七個學士課程,但有關協作有三個課程因吸引不到足夠學生報讀而未能成功開辦;即使當中有四個課程成功收生,卻因報讀人數太少,有關院校正考慮與教院中止合作。學界相信,教院近期的聆訊風波,將進一步打擊這類協作課程的叫座力。 記者:梁美寶

為尋求更多發展及生存空間,教院於數年前,一度考慮分別與理大、城大協作,開設英文學士學位「2+2」模式課程,即兩年於其中一間院校就讀,餘下兩年於教院完成學位,學生畢業後可獲城大或理大及教院頒發的學位,名額20個。不過,知情人士指,因政府當時希望集中資源讓中大及教院協作,最後取消了教院與理大、城大的協作。
科大的數學、電腦及物理系,亦分別與教院合作開辦學士課程,原本各系打算招收20名學生,不過科大消息人士透露,近年因對科學科的教師需求不大,加上教育課程欠缺吸引力,令有關課程難以收生,而有關學生的高考成績也相對較差,科學科的協作課程因連續兩年沒有人報讀而沒有開辦。據知,科大有意中止有關合作,但教育資助委員會仍希望科大繼續與教院合作多一年,再看看效果後才決定去向。

擬轉雙學位增吸引力

教院教務長蘇國生表示,教院與科大於五年前合作,當時教院尚未獲得自我評審資格,當時雙方合作的模式並非雙學位課程,學生畢業後只可獲科大的畢業證書;但現時各大院校均開設雙學位課程,修畢可獲兩校的畢業證書,相對而言令該課程的吸引力遜色,當中科學科近兩年均因收生不足而沒有開課。他說,教院未聽聞科大有意中止合作,但會研究如何改為雙學位模式合作,以增加吸引力。
大學界消息指出,教院與有關院校的協作有其局限性,原因是學生有其他選擇途徑,不少人寧可選擇修讀更具彈性的課程,方便日後安排出路。

教院與其他大學協作的學士課程簡介

協作院校:科技大學
課程內容:數學及教育
05/06年修讀人數:約20人

協作院校:科技大學
課程內容:科學及教育
05/06年修讀人數:兩年均未成功招生

協作院校:科技大學
課程內容:電腦及教育
05/06年修讀人數:約20人

協作院校:嶺南大學
課程內容:英文及教育
05/06年修讀人數:約30人

協作院校:中文大學
課程內容:英文及教育
05/06年修讀人數:約30人

協作院校:城市大學
課程內容:英文及教育
05/06年修讀人數:未開始招生已中止

協作院校:理工大學
課程內容:英文及教育
05/06年修讀人數:未開始招生已中止

資料來源:上述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