𡃁文化:<br>學木村做武士

𡃁文化:
學木村做武士

日本文化一直深受香港人追捧,近期上映的《武士的一分》在日在港都好評如潮,愛其平實地演活了武士的生活及武士精神。在電影裏,武士往往有型有款,劍法如神。現實中卻是另一回事,在香港,亦有迷上劍道的年輕人,究竟現實跟電影中的「武士」有幾唔同,就讓我們今次的幾位劍道少年逐一娓娓道來。

記者:陳穎欣
攝影:陳陶鈞

學兩種劍道精神

練習劍道超過二十年的梁師傅,到過日本及世界各地作劍術深造。他表示,練劍者需學習武士精神,堅信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阻礙這個目標,只有藉着不斷練習,不能抄捷徑,目的乃磨練自己,達到自我超越。至於劍道精神,最重要乃「真刀練習精神」及「真劍精神」。
「真刀練習精神」是要想像對手就近在咫尺,要時刻保持戒備之心,即劍道中的「殘心」,絕不能鬆懈以致對手有機可乘;「真劍精神」着重打劍時的高度集中,練習時必須抱以認真的態度,專注於劍道之上,心無雜念。

■木村演武士,型。不過現實中要練成上乘劍術,則有樂亦有苦。

害羞男孩變自信

徒弟仔之中,阿鋒3年前開始接觸劍道運動,抱着柴娃娃的心態,跟認識多年的阿浩一起參加暑期班。從前的阿鋒頗為瘦弱,但自從練習劍道之後,整個人不但健康及強壯了,而且自信心更是提升不少,眼前風趣健談的阿鋒,真難想像3年前的他還是「怕醜仔」一名。阿鋒認為練劍在於修心,在面對壓力和控制情緒方面有重大幫助,尤其在比賽中必須學會避免衝動,在強敵面前保持沉着應戰。講到難忘經驗,阿鋒提到第一次參加個人賽,因對手經常打在他沒有護甲的部份,令阿鋒遍體鱗傷,但他咬緊牙關,最終勝出比賽。在那一刻他得到全場喝采,令他感到原來劍道是可以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

虎頭蛇尾變堅定

而阿浩就從三年前的夏天、考完會考後經朋友介紹下參加劍道班,自言練劍改變了自己的性格,從前做事虎頭蛇尾,十分懶散的他,學習劍道後意志變得堅定。「其實試過好迷茫同沮喪,想過放棄,加上A-Level有點挫敗,幸得師傅循循善誘,令我從谷底中爬起來。」最難忘的,阿浩說是上次到北京的交流團,練習了一整天,更要和數隊對賽,儘管身體非常疲憊,但仍堅持到最後。
同樣學習了劍道3年的阿蕭,本身對日本文化具有濃厚興趣,自小迷戀卡通片中的武士,正所謂台上十秒鐘,台下十年功,現實中要做武士當然無咁簡單。他謂學習時最辛苦是練習基本功,因為需要不斷重複揮劍,向對鏡練習正確姿勢,雖然過程辛苦沉悶,但卻令他超越了自我,提升了個人及技術的層次。阿蕭:「最難忘是第一次在九龍公園打個人賽,那次贏了其他館的師兄,獲得很大的成功感。」

■講到劍道帶給他們的最大得着,他們異口同聲說是珍貴的友誼。看到他們談起學劍趣事時眉飛色舞,就可看出之間的真摰感情。

香港劍道協會副會長
梁細雄先生

蕭(20歲)

鄭智浩(20歲)

劍道基本裝備:

整套裝備的最低消費都要$4,000多元,日本國寶級的全人手製裝備更高達一百萬元。

盲都打得贏?

從前北野武有盲俠座頭市,如今《武士的一分》的結局,木村飾演的武士在失明的情況下,仍能戰勝強敵。問梁師傅有無可能,師傅答:「這只是電影的橋段,現實中的劍道有云:『一眼、二足、三膽、四力。』眼睛是練劍的重點,需要看準機會才知道得分和致命的重點。」電影橋段都信,大家都係睇得電影太多了!

■初學者可先穿着便服練習,到了實戰時才買也不遲。

未學劍 先學禮

日本人一向以講禮儀見稱,學劍道更加「不得無禮」。不說不知,玩劍者必須對其劍有所尊重,無論提劍放劍都要把劍放於身旁,單跪且輕力把劍放在地上,不能發出聲響,更不能把劍隨手扔在地上。

立禮

坐禮

收劍禮

基本劍招齊齊學!

1.「men」:打頭頂

2.「kote」:打手

3.「do」:胴(即打腹部兩側,打正面沒有分數)

4.「突刺」:即砍下咽喉

劍分3種各有不同

真劍(左)一般都是用作觀賞之用,平常練習多使用竹劍(右),因其價格相宜且創傷性低,竹劍乃由四支竹紮起組成,特點是可以在練習時卸力,避免弄傷。木劍(中)亦可作練習之用,但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因木劍的威力亦足以打至骨折。

■練習用竹劍(右)價錢約$250

課程簡介:

課程1
上課地點:灣仔伊利莎伯體育館2樓
上課時間:逢星期二7:30-9:00pm及逢星期三9:00-10:30pm
學費:$300/月(備註:參加此課程須入會,參加者需要先交$300入會費及$220年費,星期二、三為初班,升級後可選其他日子上課)

課程2
上課地點:西灣河室內運動場舞蹈室
上課時間:逢星期六1:00-3:00pm
學費:$250/月(毋須會費)
查詢:香港劍道協會2504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