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黑鳥是香港最具傳奇性的獨立搖滾樂團。從80年代到2000年,從卡式帶到雷射唱片。20年來,我們不但看到一隊孜孜不倦的樂隊;而黑鳥的音樂,也是對香港社會的一個時代紀錄。
引用今天的流行語:黑鳥的音樂,是我們的集體回憶──尤其是對於我們一眾搖滾樂愛好者與支持本地獨立音樂的樂迷而言。
所以手執這套《BodyOfWork1984-2004:黑鳥全集》的BagSet(而非BoxSet),心裏有着難以言喻的感動。在一個小布袋內,盛載着樂團的7張專輯,包括當年本以卡式帶形式發表的《東方紅》(1984年)、《宣言》(1985年)、《活此一生》(1987年)、《民眾擁有力量》(1989年),以及CD紀元的《連眾顛覆》(1995年)、《暴風雨前》(1997年)和從未發表過的《黑夜驪歌》(1999/2004年)。一個個簡約樸實的單色印刷紙封套,連卡着CD的膠粒也是由他們親自貼上,沒有甚麼比這樣的包裝更能貼近黑鳥的音樂本質與精神。
20年來的作品全集總結,黑鳥的靈魂人物郭達年(Lenny)不是要證明他們怎樣傳奇,更不想被「文物化」,而是希望將其音樂與故事流傳給未來的一代。
黑鳥的絕大部份作品已絕版多時,如今出版這套《黑鳥全集》,亦或多或少是基於徇眾要求,與及Lenny對其支持者的承諾。「就像NeilYoung的70年初現場錄音《LiveAtTheFillmoreEast》,他承諾了樂迷會出版,但說了20幾年也未成事,直至去年才正式面世。」Lenny在03年於梅窩銀礦灣沙灘舉辦《自由文化音樂節》時,他曾上台呼籲大家忘記黑鳥,去寫自己的歌吧。但當他一走落台,便遭其朋友指責不應這樣說,因黑鳥是他們年青的記憶。「然後我發覺,當一個作品出現在這世界上的時候,跟聽眾已有了一個完整的關係與價值。所以到了後期為黑鳥協力的人,都是從前在音樂上認識的,繼而成為了朋友。今次做這個BagSet,有很多人出錢出力,由於有這群重視我們作品的人,才迫到件事出來。」如擔任Engineer的Jimi,他便無收過分文,將黑鳥的舊作從母帶Remaster出來。
製作這BagSet時,驀然回首黑鳥的舊作,Lenny說沒有對自己多年來的堅持而自豪,反而感到汗顏。「以寫歌這個方式去表達自己,我覺得是每個香港年輕人也可以做到的事,沒有任何傳奇性在內,正如早年PeteSeeger曾對JoanBaez說過,每一個人都可以唱到歌,而不是要集中在專業的階層。」
外界把黑鳥視為一支政治搖滾(PoliticalRock)樂團,但Lenny卻從不重視任何音樂標籤,雖然打從有第一篇文章去介紹黑鳥時,已說他們就是政治搖滾。「其實這只是民間的人去議論生活中的生態環境。然而如果是非常政治化的東西,便會把音樂連帶到很多行動。但就我們的作品而言,這樣已抽離了藝術的文本,我們不是要搞甚麼,我們寫歌在某程度上是一個報導、一個紀錄,是另一種口述歷史。而且是民間的,因為我沒有甚麼政黨背景。」他強調這BagSet內的100多首歌,當中也有很多情歌,也有講大自然、人們的關係,不獨是只有寫政治。
在眾多黑鳥的專輯中,讓Lenny最深刻的,在心情上他說一定是回應「六四」的《民眾擁有力量》。「製作時已不知哭過幾多遍。當時用的是Teac四軌錄音機錄音,不斷將錄音帶滾來滾去,在那兩個輪盤滾動的過程中,自己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六四』是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時刻,改變了我對很多東西的信心,和我自己的決志,而且一定要守住某些東西,我不守的話我下一代便守不了。」
而他心目中的另一深刻之作,是《連眾顛覆》。這是他們非常夢想化地邀請來自歐洲、加拿大、日本、菲律賓的樂手,就支持香港言論自由的主題去寫歌,變成一張專輯。「那是非常具野心,有一種國際精神在內。」
一直以來,黑鳥的卡式帶或CD上,都刊有「請把此作品翻錄給不能負擔的朋友」這段文字,甚至更聲明「版權公開‧歡迎翻版」。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他們的下一步目標,是要將所有的歌曲、歌詞、文章、圖片放在黑鳥的官方網頁上,供樂迷免費下載,嘗試建立一個網上Archive。而出版這套BagSet,主要是希望籌募到資金去做這件事,期望有足夠的樂迷購買《黑鳥全集》,從而產生這個資源。
還有,《黑鳥全集》亦會引伸成一本書《黑鳥歲月》,講述每首歌曲的創作因由與時代背景,以紀錄這段香港歷史。Lenny希望能夠趕及7月書展時出版。
撰文、攝影:袁智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