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田的一家書店裏有不少用玻璃紙包裝的小書。封面封底上的圖與字雖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翻不開,無法瀏覽書的內容。在這林林總總、紅紅綠綠的書的叢藪中,我總是先看這類小書的封底或封面。
近日遇到一本這樣的書,書名是:AWorldWithoutTime:TheForgottenLegacyofGodelandEinstein(沒有時間的世界:哥德爾與愛因斯坦被人忘了的遺產),是《發現雜誌》(Discover)登過而後成集的暢銷書。
哥德爾有關「時間」的結論,是大家當時所幾乎忽略了的,可是作者尤格羅(PalleYourgrau)在這本書裏激烈反應了。
這是《紐約客》對此小書的評介,印在封面的下半;而封面的上半呢,是常見到的哥德爾與愛因斯坦的合照。中間還有個鐘,鐘面數字一應俱全,就是沒有針;時針、分針、秒針,一概俱無;當然象徵的是「沒有時間的世界」。
至於封底的介紹隔了玻璃紙,也看得很清楚。譯成中文是這樣:
一九四二年,邏輯學家哥德爾與愛因斯坦成了好朋友。他們每天散步來往於兩人的寄寓與辦公室之間,談些有關科學、哲學、政治,與過去德國科學世界的事,他們兩人都是在那個世界長大的。到了一九四九年,哥德爾提出了一個了不起的證明:根據廣義相對論所描述的任何宇宙,時間都是不可能存在的。這個結果愛因斯坦勉強認可,但又無法予以反駁,半世紀以來,無人能證明,也無人能反駁。更精彩的是:自是之後,並無事發生。不論是宇宙學家,還是哲學家,他們繼續自己的研究,好像哥德爾的發現未曾存在過。在這本《沒有時間的世界》裏,尤格羅重建哥德爾的歷史地位,講出兩位偉大心靈的故事。這被當時的科學時尚所束之於高閣,而今從隱晦不明中救出他們一起完成的燦爛作品的歷程。
尤格羅是誰呢?他是布蘭廸斯大學的哲學講座教授。這所大學也在劍橋附近,我去過,哲學系很有名。
我因為好奇,想知道沒有時間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意思,趕快把書買了。拆了玻璃紙,有更大的發現,從一開始小書的序中見到我們中國哲學家王浩之名,以及嗣後多處引用他的話語。
一九七一與一九七二年之間,王浩與哥德爾在每隔雙周的星期三,定期聊天。尤格羅一再詢問王浩有關哥德爾的種種觀念,王浩有問必答;可是關於「時間」的問題,王浩卻不曾與哥德爾討論。他日後也為此深感遺憾。哥德爾與愛因斯坦早在上一世紀相繼無影無蹤矣,而王浩突逝於紐約街頭也已有年了。
我曾譯過萊特曼所寫《愛因斯坦的夢》。有一夢「沒有過去」,也就沒有記憶;又有一夢「沒有未來」,也就沒有期盼。如今看來,豈非應多一夢:「沒有現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