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留鳥夜鷺一度在本地鷺鳥繁殖榜上排名第二,近年卻地位不保,六年內逾半數夜鷺的家園神秘消失,變成不歸之鷺。專家懷疑是后海灣環境的變遷,趕走了這種生性獨特的鷺鳥。其他品種的本地鷺鳥也承受着都市發展的壓力,牠們的育嬰院,規模變得越來越小,且有化整為零的趨勢。
生態受嚴重干擾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本地鷺鳥普查結果顯示,定居於香港的鷺鳥,近年的繁殖數量穩步上升,鳥巢數量由2000年的六百多增至2006年的1,017個。不過鳥巢多不等於所有鷺鳥都可在香港安居樂業,近年的一些鷺鳥生態趨勢,反映着牠們正飽受都市化的干擾。
五種鷺鳥中,以牛背鷺巢穴最少;夜鷺排尾二,去年只錄得121個鳥巢,境況堪憂。在2000年,夜鷺的鳥巢數量還有254個之多,六年間竟急跌逾半至121個。漁護署普調員相信,這種專在晚間覓食的夜鷺,變成不歸鷺的原因有二:俗稱「暗光鳥」的夜鷺毛色暗啞,不易發現;后海灣魚塘近年改變了作業模式,可供夜鷺食用的魚蝦大減,對牠們十分不利。
食物減少須遷移
普查並發現一種趨勢,就是鷺鳥的繁殖地,規模越來越小。1992年,同類普查曾經錄得四個特大鷺鳥繁殖地點,平均每一繁殖地築了二百個鳥巢。到了2006年,鷺鳥繁殖地點比前增加,但平均只有不足五十個鳥巢。專家指出,鷺鳥把「育嬰院」化整為零,是城市發展的結果,人為滋擾與食物減少,會迫使鷺鳥遷移及分散。
鷺鳥普遍在三月中至八月底交配生育,一旦覓得繁殖地點,不會輕易搬遷。保護繁殖地,就等於保育鷺鳥。除了人為因素,鷺鳥還要面對自然界的天敵。鷺鳥聚居熱點鴉洲和船灣,都曾受薇金菊滋擾,這種攀藤植物寄居於原生樹木的樹冠,阻擋樹木吸收陽光,置寄主樹木於死地。沒有足夠樹林,鷺鳥就不能築巢。漁護署有見及此,定期派員前往這些小島,清除薇金菊,並重植樹木,為鷺鳥開條生路。
記者:蔡元貴
香港五種鷺鳥概況
鷺鳥種類:池鷺
主要繁殖地:河上鄉
全港鳥巢數量(個):376
鷺鳥種類:小白鷺
主要繁殖地:白泥
全港鳥巢數量(個):305
鷺鳥種類:大白鷺
主要繁殖地:鴉洲
全港鳥巢數量(個):135
鷺鳥種類:夜鷺
主要繁殖地:鴉洲
全港鳥巢數量(個):121
鷺鳥種類:牛背鷺
主要繁殖地:鴉洲
全港鳥巢數量(個):80
資料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