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1名在最近半年過世的先人,打破中國人忌諱死後無葬身之地的迷信,昨日由家屬將他們的骨灰撒入本港西面的磨刀洲以東海裏,投身無際大海,成為首批獲政府批准的港內合法海葬者。有志願團體希望政府放寬海葬限制,如批准在碼頭進行。 記者:倪清江
「同爺爺講byebye啦」、「老爺順風」、「媽咪呢到係東涌呀」,各親屬昨日在進行宗教儀式後,逐一打開放着先人骨灰的膠袋,將骨灰撒入大嶼山深水角對出約一公里、磨刀洲以東的指定海葬水域。
面對本港骨灰龕數量供應不足,食物環境衞生署早前設立海葬制度,在本港水域內劃出四個指定點,供市民撒先人骨灰。過往有安排到公海進行海葬的善心安養殯儀服務,昨舉行首場港內的集體合法海葬。
東涌漁民生前愛大海
11名先人選擇海葬的原因各異,其中去年10月過身的陳嬌,其女兒郭女士稱,母親年輕時是東涌漁民,又在艇上出生、喜歡大海,獲她生前應允才參加,「今日仲可以安排喺東涌呢頭,係緣份。」
另一選擇海葬的甄漢常,其三子甄立創指海葬是父親的遺願,「佢話周恩來、鄧小平都係海葬,佢做過漁夫,鍾意大海,可以去邊就去邊,唔想困喺一個龕中。」
去年11月過身的陸耀權的骨灰昨日也由家人撒入海,其遺孀陸老太表示,日後清明及重陽之時,會到海葬附近憑弔丈夫。69歲的阮克明昨送別無兒無女的兄長阮安,他說兄長去年車禍後至過身都沒有醒過,是他為兄長決定採用海葬,「𠵱家可以喺網上拜山,無所謂,最緊要放喺心中。」
盼食署放寬海葬限制
79歲的趙伯昨日與明愛安老服務的社工鍾姑娘,特別跟隨大隊觀看海葬儀式,以便向其他長者講解過程,他說安排不錯;鍾姑娘希望食環署可以放寬海葬限制,如批准在碼頭或將軍澳對出海面進行。昨到來送別友人的蓮姐說,父母和丈夫都是海葬,無子女的她已立下遺願日後也要海葬,「住喺骨灰龕仲慘過住間細屋。」
善心安養殯儀服務註冊社工陳福志表示,該中心現時會在清明和重陽期間舉行海葬服務,其間過身者的骨灰需暫安放於長生店。目前有6萬個骨灰龕等待入骨灰樓,海葬不失為一個解決供應不足的方法,他希望食環署將海葬制度化,方便市民申請。
申辦海葬須知
申請:向食環署提出申請海葬的日期及時間
四地點擇一:塔門洲以東、東龍洲以東、西博寮海峽以南、大小磨刀洲以東
限制:先人須在港火化、領有骨灰紙;遇有船經過時要停止撒骨灰;不可放任何祭品入海
代辦機構:善心安養殯儀服務目前在清明和重陽會辦海葬,基本收費每單2,000元(包4名家屬交通費和祭祀儀式),查詢電話:26831398
資料來源:善心安養殯儀服務
食環署規定的4個海葬海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