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麥當勞漢堡包的總裁坎達魯普心臟病突發,麥當勞董事局同一天之內委任了新人。
七個月後,麥當勞這位新總裁患了癌症,麥當勞董事局馬上委任了一個叫史堅納的行政人員當了CEO。
成功的企業,不但有強勢的領袖,還有一個智珠在握的董事局,在領袖忽然倒下的時候,保證有一位旗鼓相當的繼任人,隨時成為一條頂得上的後備車胎。
西方的跨國企業精神,不止一個CEO,還有一個制衡CEO的董事局。董事領了袍金,在卡片上加了銜頭,不是為了出席酒會飯局炫耀吹水的,要有點真本領,包括制訂應急計劃:當台前的所謂CEO,走在街上,讓天上降下的一塊磚頭砸死了,該如何在十二小時內提拔新人選。
成功的企業,董事局裏都有一個人事應急小組,太平無事的時候,到處留意企業內部有甚麼潛力優厚的二號人物。留意他的動靜,詳備他的檔案,當然不可以告訴他,他就是緊急狀態時繼位的王儲,因為這樣會令他飄飄然,對真正的CEO產生奪權坐大之想。這個人,必要時須擁有人緣和魅力,頭號人物出了事,他可以坐鎮三軍,令上市公司的股價,不會全球崩瀉,這一點,是董事局的天職。
華人社會連特首也叫做CE。少了一個O字,但當今的特首,跟他的前任一樣,在一片擦鞋歡呼聲中,亦終陷入了「如果老董下台,邊個做得掂」的中國式迷思。
萬一這位「CE」,過去兩年以來,巡區到了屯門,讓三十四樓掉下來的一隻鋁窗框砸中了頭,不幸長期昏迷呢?繼任者是一個不斷放風「只撈兩年,希望盡早劈炮」的「政務司司長」。今天,特首三高連任了,人人都問:但如果他突然出事,繼任人可不可以在十二小時內,像麥當勞一樣,馬上有一個人選?答案是:不。
問題出在異類的「董事局」身上,中國式的家族生意,往往有皇帝一樣的「董事局主席」,也有前台的一個傀儡宰相CEO,獨缺人格和見識都超群獨立的董事局。中國式的董事局長期「橡皮圖章化」和「太監化」,是一群面目模糊的人,像許多社團年報的第二三頁,一大堆慈善醫院總理的半身照片,不太Impressive。華人都迷信CEO,卻往往不懂經營一個強大的董事局,中央集權兩千年,今天,㷛呔如果「唔做」了,邊個能頂上,人人問「中央」,「中央」問邊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