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歌曲的生命 - 李怡

政治歌曲的生命 - 李怡

任何藝術,一旦淪為政治宣傳的工具,就失去靈魂,即使那種政治是多麼「正確」、多麼「有理想」,都沒有意義。中國內地過去有不少政治宣傳歌曲,大部份都是與社會風氣契合,在整個社會高度政治化的情形下,才會流行。一旦政治情勢轉變,尤其是社會轉向非政治化甚至反政治化之後,流行的政治歌就會被人們改為反諷之作。例如過去大陸流行的《社會主義好》,就有人把它改作,其中一句原為「帝國主義夾着尾巴逃跑了」,就被改為「帝國主義夾着皮包回來了」。
八十年代北京由崔健帶起來的新搖滾樂,起頭是將已經唱爛了的革命歌曲《南泥灣》用搖滾樂重新包裝,唱出一首搖滾味道十足的《南泥灣》,然後是創作充滿反諷的《新長征》。再下來才是膾炙人口、唱滿大江南北的《一無所有》。政治宣傳歌曲原是嚴肅正經「唔講得笑」的,但在社會已非政治化甚至反政治化的氛圍下,只有把政治宣傳歌曲用「講笑」的方式重新包裝,才可以流行,也就是要撕破政治宣傳的嚴肅正經的假面目。
香港曾有過如《獅子山下》、《幾許風雨》這一類引導人們愛香港、認同香港的歌曲。這些歌的誕生配合了時代的需要,引起社會的共鳴,贏得市民的喜愛並得以流傳。而像《回歸頌》、《熱愛基本法》,和現在為回歸十周年而作的主題歌《始終有你》,就並非時代需要,也沒有民眾的共鳴作基礎,純粹是長官意志的產物。因此,除非日後有人將這類歌改作成反諷的顛覆它原意的歌,還要改作得鬼馬,才有機會流行。但以目前遭冷落的情形看來,被改作的機會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