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文寫川久保玲讓我想起她與倫敦八十年代新浪漫主義的關係。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英國勞動階層窮孩子沒多餘零錢購買時裝,也無社會地位引別人注意,將自己髮膚打扮來個革命,推出七彩紛陳的PunkLook,本來心地純良害羞的青少年們,在Punk的外表保護下忘卻本來面目,增加自信心,踏上大街引來世人側目,喜歡與否悉隨尊便。
何以英國不斷產生叫世人驚歎或驚叫的時裝新潮流?英國的階級觀念令低下階層出身的年青人奮力改變本來面貌與身份,例如誕生成長於倫敦貧窮東區的AlexanderMcqueen與來自直布羅陀移民水喉匠家庭JohnGalliano,都帶出時裝新景象。雖然階級觀念不易打破,但上層尤其貴族傳統又看不出一副憎人富貴厭人貧的嘴臉,例如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華人,鞋子設計師JimmyChoo便與顧客關係十分融洽而被長期顧客如根德公爵夫人,及已去世十年的戴安娜等鼓勵及支持下,成為英國首屈一指鞋子設計師。Punk在踏上八十年代便成為一股抹去面上油彩換上粉白化妝,一身復古黑衣裳的Neo-Romantic「新浪漫主義」浪潮取代。不要小看這股力量,它遠渡重洋改變了東洋日本時裝設計路線及年輕日本人的衣着習慣。素有現代前衞服裝設計師先驅之稱的川久保玲(CommedesGarcons創辦人及總監設計師)在倫敦新浪漫潮出現前,仍見其於八零年推出紐約設計師CalvinKlein模式足蹬高跟鞋大都會女士工作服。轉眼,川久保玲與山本耀司等等設計師,一下間儼然變成新一代黑色衣着潮流的發言人,至今不衰,事實沒有倫敦街頭服裝的引發,相信沒有後來日本設計新浪潮那股黑白灰近乎蒼白震撼日後世人朝拜的方向。
隨着Neo-Romantic,倫敦轉至StreetWear街頭服裝,JohnGalliano、VivienneWestwood……等等皆為其中好手。踏進九十年代中,倫敦設計師風靡全球時裝界,連倫敦聖馬田學院因出過幾名著名設計師,變身成為世上首屈一指的時裝名人訓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