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花半年搶救林青霞經典電影

「醫生」花半年搶救林青霞經典電影

【記者白琳報道】集體回憶,可以被砸碎不留痕,也可以經搶救後獲新生。香港電影資料館每年復修超過100套老影片,最近資料館公映林青霞1981年的經典作《愛殺》,修復期就長達半年。該館館長林覺聲形容救片如救命,並計劃覓址擴充藏片庫,「如果𠵱家唔處理,(集體回憶)就會永遠消失。」
電影資料館的影片復修組共有10人,由一級助理館長謝建輝領航,被尊稱為「醫生」,每天披白袍戴白手套「睇症」,與「病人」首次「見面」更要戴口罩高度戒備,「試過一打開個篋,數以百計嘅曱甴彈出嚟;可以繁衍咁豐盛嘅家族,個環境一定好潮濕。」該館多數從電影公司、製片人或剪接師覓得影片,當電影公映完畢,影片多數被棄之不顧。工作人員上門回收時,試過從荒廢豬欄、廢車場,甚至冷氣機底「尋寶」,但很多珍貴影片因此不能再度放映。

復修成本需數萬元

電影資料館目前優先搶救60年代或之前的影片,包括李小龍童星時期參演的《細路祥》、張活游和馮寶寶主演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及任白經典《大龍袍》等。林青霞81年的經典作《愛殺》的修復工作歷時半年,工序反而較一般老影片繁複,復修成本需數萬元。
謝建輝解釋,資料館最初只收集未經剪接的摹片及用作放映的聲音底片,最後摹片與公映的版本出入太大,無法與聲音合併。該館最後從美國借得國語發行版本,換上粵語聲音底片,再較正已泛紅的色調,才拼湊成最接近放映的版本。

謝建輝在影片修復組被尊稱為「醫生」,搶救港人的集體回憶,右為檢視影片顏色的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