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多賺31%遜預期<br>人民幣升值令外滙虧損

工行多賺31%遜預期
人民幣升值令外滙虧損

位列全球最大市值銀行股三甲內的中國工商銀行(1398),昨公布上市後首份業績,去年度該行純利增長31.2%,至492.63億元(人民幣.下同),雖符合招股書承諾純利不少於472億元的指標,但增幅低於證券界預測升幅的36%中位數,未為市場帶來驚喜。

【本報訊】去年工行每股盈利上升20%至0.18元,股東回報率15.37%。董事會宣布,全體股東獲派去年10月份上市後至年底的末期息1.6分。工行招股書承諾,按上市後至去年底純利計,派息率達45%。
矢言步向國際化的工行,去年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銳增55%,分析員認為,這反映其中間業務前景秀麗,不過受人民幣升值影響,其外滙及外滙產品錄得虧損,拖低了整體非利息收益僅增長2.8%;而該行的關注、可疑及損失貸款金額均上升,未知會否影響其資產質素。

手續費及佣金增55%

受惠於重組及上市稅收優惠,去年該行所得稅費用減少11.3%,行長楊凱生表示,06年實質稅率由39.68%降至30.78%,人大通過的企業所得稅新法案,實施兩稅合一及規範創新研發等扣稅標準,相信有利降低該行名義稅率,並對稅後盈利帶來正面作用;若新稅率25%於去年應用,則06年盈利將上升45%。他又相信,今年可將不良貸款比率,從去年底3.79%降至3.5%以下,3年內並控制至3%。
近年工行存貸款市場佔有率下跌,董事長姜建清說,該行有意減慢貸款增長,調整資產結構爭取更高利潤,存款增速亦會放緩,並促銷財富管理業務,去年其新增個人儲蓄存款,較前年減少900億元,理財銷售則多增2000億元。他亦不排除,在條件合適下透過收購加快國際業務發展。

不排除收購國際業務

一名美資證券研究部主管表示,工行去年純利增長低於市場預測,雖然其不良貸款改善,但按國際標準5級貸款質量計,顯示質素可能轉差為壞賬的關注貸款類,金額上升8.8%,可疑及損失貸款亦各增長9.4%及92%。
去年該行在外滙及外滙產品虧損13.29億元(未有分列本身、客戶外滙損失及持倉淨額),他擔心,今年全面反映上市集資的滙兌損失及掉期成本後,損失及支出可能達到50至60億元。
該行昨在A股收報5.62元,升0.54%,H股則收報4.4港元,無升跌,H股股價較A股折讓22%。上周四開市早段,該行A股股價上升曾帶動其市值達2318億美元,再度成為全球市值僅次於花旗的第2大銀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