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趕得及桂林街115號社區協會搞的「活在西九」的最後展期。
當日由霍天雯導賞遊街一圈,我這個深水埗「過氣」街坊從地鐵站出來竟然完全認不出鴨寮街。看那個為遊客設計的路標,鴨寮街地攤給美化了,叫做跳虱市場。繞個圈回到桂林街四十幾年樓齡的唐樓,才是戲肉。街坊願意讓社區協會「登堂入室」,外來者對籠屋、板間房指指點點,住客不以為忤,孩子也蹦蹦跳跳隨處走,似乎對四十呎不見天日的板間房無甚芥蒂。上到天台,孩子對設計師裝置的重重疊疊帆布床陣更加着迷,六個小朋友在「架床疊屋」之間玩個不亦樂乎。這些帆布床架起來別有情趣,跟天外有天的那個富貴西九近在咫尺,無法攀越共融的,是中間分隔了兩個階層的那些魚骨天線。住慣大型屋苑睡房有自己的LCD的孩子,這輩子也不會見過這種電視接收怪物。不過倒不知道是不是我懷舊心情濃,覺得這個桂林街115號天台特別涼爽,頂頭是中午的陽光,卻也吹來陣陣鮮風。這樣的天台,市區難求,唐樓的天台,多數被下層住客僭建得不成體統。而分拆單位炮製縮水套房的業主,從來不理會通風走火問題,住客與租客很少對唐樓有感情。我知道社區協會積極幫區內老業主「上樓」,大裝修他們的唐樓後出租給「念舊」的後生族,微薄的租金算是老人家的棺材本了。後生仔行九層樓當健身,誰說深水埗沒有希望活出西九的風采,變身化為潮人懷舊feel的鐵竇福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