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家長與子女經常因溝通困難影響親子關係。一項有關愛與關懷的調查顯示,81%受訪子女及76%受訪父母,指彼此間曾有意見衝突。調查機構認為家庭成員須改善溝通技巧以加強親子關係。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於去年8至12月透過電話、面談及問卷,成功訪問193人(104名子女、89名父母),部份受訪者是新來港人士。調查結果顯示,逾七成受訪父母及子女,每日約只有二小時相聚。
另外,父母與子女溝通的話題主要是學業成績,其次是同學與朋友、子女前途和健康。81%受訪子女及76%受訪父母指,彼此曾有意見衝突;分別有約三成半的受訪子女和受訪父母,表示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衝突。
負責調查的計劃主任廖慧敏指出,18.2%受訪子女會以消極及逃避態度,當父母說話是「耳邊風」。
三成父母罵子女
逾三成的受訪父母用「破口大罵」和「不理睬」方式,處理子女問題。她說,不少家長很怕把內心感受和想法與子女分享,怕損害權威和尊嚴,也不明白子女希望父母視自己為「知己良朋」般溝通。她認為父母需要改善與子女的溝通技巧。
來港四年的新移民羅太,平日與丈夫忙於工作養活三名年幼子女。她說:「兩個仔最鍾意上網打機同食漢堡包,所以經常要脅叫佢做功課。」今日兒童節,兩名讀小學的兒子要求她帶他們去廸士尼樂園,但羅太無奈地表示,「一家大細去廸士尼好貴」,因此又令到兩名兒子很失望。
家庭成員溝通模式
溝通模式:討好型
特徵:多聽從別人說話,不敢發表看法,埋藏感受和想法
溝通模式:指摘型
特徵:自視高高在上,覺得問題失誤罪在別人,用打打鬧鬧模式溝通
溝通模式:超理智型
特徵:極度客觀分析問題,盡量避免談及自己對事物感受
溝通模式:打岔型
特徵:多不理會別人感受和說話內容,擺出不理不睬姿態
溝通模式:表裏一致型
特徵:彼此能坦誠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資料來源:基督教香港信義會